首页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对照材料 工作汇报 策划方案 专题范文
  • 自查报告
  • 谈话记录
  • 党建材料
  • 扫黑除恶
  • 党史学习
  • 学习强国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教案设计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治国理政
  • 振兴乡镇
  • 公文范文
  •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

    时间:2022-07-16 08:35:10 来源:长清文库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3篇

    【篇1】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演进

    试论述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2009 B卷 论述题2.P2-10)

    一 、教师职业的原始阶段

    二、教师职业的泛专业化阶段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初级阶段

    1.教师职业逐渐脱离经验化和随意化,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2.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但总体水平不高。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 2.教师聘用证书化 3.教师培养专业化 4.教师培养终身化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一)职业

    1.职业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指出,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须同时具备:①目的性②社会性③稳定性④规范性⑤群体性。

    现在一般认为,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既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又是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一定义至少包括四层涵义。

    2.职业的基本特征

    (1)产业性 (2)行业性 (3)职位性 (4)组群性 (5)时代性

    (二)专业 (2009 A卷 名词解释题 1. P13)

    1.专业的含义:一般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2.专业的特征 :

    第一,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第二,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第三,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第四,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

    (三) 专业化 :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职业专门化。

    一种职业要真正成为专业,需经历一个专业化过程。其主要条件包括:形成一套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实施专业教育和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职业伦理,建立专业组织等。那些被社会认可为专业的职业群体一方面对社会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从业人员被赋予极大的责任并提出了很高要求;
    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社会职责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专业群体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因此,对于一些新兴职业来说,其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提升职业群体社会地位的过程。

    (四)教师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就会阻碍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丰富性(2)多样性(3)发展性(4)多主体性

    首先,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教师资格认证三位一体的资格认证系统,为教师专业化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大教育投入。第三,大学通过提高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第四,教师个体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明晰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一、专业的标准 :

    ①其成员的业务实践有系统的理论做依据,有专门的技能做保证,有不断的研究做支持。②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③其成员的行为不受外力的限制,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目前,最能明确地正式表达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是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 Teaching Standards)的《教师专业标准大纲》(1989)。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第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第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第五,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这五项标准,概括起来就是:学生、知识、管理、反思和合作。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深厚与积极,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2009 A卷名词解释题2:
    教师专业发展)

    五大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简答题: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24))

    它们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有机融为一体。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和集中体现

    第一节 专业知识

    一、教师专业知识的涵义

    1.国内代表性观点:

    林崇德、申继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从其功能出发,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三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四是文化知识

    陈向明将教师的知识分成两类:

    “理论性知识” ;
    “实践性知识”。

    叶澜 :

    最基础的层面: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第二个层面是具备一至两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由学习者本人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部分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性知识构成。这三个层面知识相互支撑、渗透并有机整合。

    2.国外代表性观点: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Shulman)认为:

    学科知识;
    一般教育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育知识;
    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
    教育背景知识;
    教育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等的总称。

    二 、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2009 B卷 简答题4.教师专业知识由哪些内容构成?(P27-33))

    (一)学科专业知识

    1.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2.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3.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4.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教师专业知识

    1.一般教育学知识 2.一般心理学知识 3.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三)实践性知识

    1.情境性知识 2.操作性知识 3.人际知识 4.自我知识

    (四)普通文化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 2.自然和技术类知识 3.工具类知识

    4.艺体类知识 5.劳技类知识 6.时政知识

    三、教师良好知识结构的特征

    (一)多元性:多元性是指教师知识结构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二) 动态性:教师知识结构的动态性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是指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和超前性。

    (三) 发展性: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性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 整体性: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是指教师专业知识各构成部分之间并非独立成块,而是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发挥着协同效应。

    第二节 专业技能

    一、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

    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标活动的能力。

    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具体包括三层涵义:

    第一,教师专业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

    第二,教师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第三,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

    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一)备课技能

    备课技能主要包括钻研教材技能、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技能和编写教案的技能。

    (二)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起点和终点,并对教学诸要素(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等)进行优化安排和策划的行为方式。尽管每种教学实践都是具体的,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会有所不同,但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①指导性②系统性③操作性④预演性⑤创造性。

    (三)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师专业技能的核心。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等。

    (四)教学方法技能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技能。

    (五)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广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等)。狭义的教学语言专指教学口语,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有时又把教学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教学语言表达技能主要包括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教态语言表达技能和书面语言表达技能。

    (六)教学媒体选用技能

    教学媒体选用技能主要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技能。教学媒体的选择要坚持发展性、综合性、经济性和条件性原则。

    (七)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技能主要包括常规学法指导技能和新型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指导技能。

    (八)检查学习效技能果

    检查学习效果就是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检测,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检查学习效果技能是指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有关方面的信息,进而做好教学调控的教学行为方式。

    (九)说课与听评课技能

    (十)教学评价技能

    (十一)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应用技能和专业素质等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教学研究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基本方法技能、课题选择与论文写作技能、信息检索技能等。

    (十二)教学反思技能

    第三节 专业伦理

    一、教师专业伦理的涵义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具体说,是教师担负起教师角色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目的的品质,能充分实现教育潜能的品质;
    是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力量;
    是教师在体验为师之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第一,教师专业伦理是规范伦理。

    第二,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内在的自我德性。

    第三,教师专业伦理是外在规范与内在德性的统一。

    二、教师专业伦理的表现

    (一)为人师表 (二)客观公正 (三)有责任感 (四)至真至善

    三、教师专业伦理的特征

    (一) 践行性 (二)超越性 (三)动力性 (四)统合性

    第四节 专业精神

    一、教师专业精神的涵义

    教师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敬畏与自豪,对社会、对学生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对教育工作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是一种专业自律和自我教育的力量。专业精神集中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进取和创新中,充分表现了教师的人格风范和活力。

    教师专业精神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第一,它是教师专业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的保证。第二,它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第三,它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第四,它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二、教师专业精神的构成

    (一)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凯尔卡特曼认为,专业自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意象②自我尊重③工作动机④工作满意感⑤任务知觉⑥未来前景。

    (二)专业理想

    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三)专业情操

    教师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育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专业情操包括理智情操和道德情操。理智情操是指由于对教育教学能力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道德情操是指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教师专业精神的表现

    (一)忠诚挚爱

    教师专业精神表现在对专业的忠诚,即忠诚于教育事业,挚爱学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放弃自己的责任。忠诚于教育事业挚爱学生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强烈的事业心。第二,高度的责任感。第三,公而忘私的品格。

    (二)执着追求

    教师专业精神表现在对专业永无止境的追求上,对专业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教师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坚守课堂。第二,宁静淡泊。第三,提高素养。

    (三)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崇敬,全心全意,心甘情愿,—切以育人为上,把知识、智慧、爱心乃至生命献给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业。教师的敬业奉献主要表现在:第一,诚心。第二,恒心。第三,爱心。

    第五节 专业智慧

    一 、教师专业智慧的含义(2009 B卷 名词解释1.)

    教师专业智慧是教师学识、能力、经验、人格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高度综合的结果,又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探索、创造的结果,表现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深刻洞悉、深度思考,合理判断与抉择,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专业智慧的构成(2009 A卷 简答题简述教师专业智慧的构成。(P54-55))

    (一)知性智慧:知性智慧是基于教师对教育的整体感知、直觉把握所形成的智慧。

    (二)理想智慧:理性智慧是教师基于对教育理论的思考和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

    (三) 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是教师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和师爱基础上形成的特殊智慧。

    (四)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基于个体实践经验积累、体验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

    三、教师专业智慧的特征

    (一)实践性 (二)内隐性 (三)个体性 (四)动态性 (五)情境性 (六)整合性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一)富勒的四阶段理论

    (二)伯顿的三阶段理论

    (三)伯林纳的五阶段理论

    (四)司德菲的五阶段理论

    (五)叶澜的五阶段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及特征(2009 B卷 简答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是什么?(P62-66))

    (一)准备阶段

    1.对教师职业充满憧憬

    2.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师技能的训练

    (二)适应阶段

    1.从实践中认知教师角色

    2.初步体验现实教学的复杂性

    3.开始对教学进行务实探索

    (三)发展阶段

    1.专业信念逐步确立

    2.专业知能不断提高

    3.实践知识日益丰富

    4.专业角色渐进形成

    第二节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师职业生涯

    (一)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实现职业目标,体现职业价值而进行着与职业期望相关的职业活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扮演教师角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职业生涯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职业没有级别变化

    2.教师职业生涯宁静而淡泊

    3.教师职业劳动工作量和价值难以准确评价

    4.教师工作对象群体具有同质性和个体差异性

    5.教师职业生涯越长,与学生的年龄差异越大

    二、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2009 B卷 论述题1.试论述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P68-70))

    ( 一) 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别

    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内涵更广泛,任何一个以教书为职业的人都可以视为处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当中。教师专业发展则带有目标和价值性,更强调专业方面的变化。它意味着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从事职业的全过程中寻求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教师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却不可能具有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专业发展更强调个体内在的、主动的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则更显出受动性,教师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是否会变动其职业岗位和工作职位,更主要的是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制约。

    (二)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的联系

    1.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

    2.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质量

    3.教师内职业生涯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三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与测定,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安排的动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科学确立目标,并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的过程。它不仅是行动前的一种蓝图,更应是“设计——实践——反思——重建”的循环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个体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的发展,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分析所在的环境因素,确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不断反馈和修正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质量,进而提高从业水平。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009 A卷 论述题:结合你个人自身特点和所学学科特点,为自己设计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P70-72))

    1.自我分析 2. 环境分析 3. 确定发展目标 4. 制订行动方案并实施 5. 在实施中评估与调整规划

    第三节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一、 专家型教师及其特征

    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能高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师。

    1.具有丰富和组织化的专业知识

    2.具有较高的自动化问题解决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

    3.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使对问题的表征更加深入

    二、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比较

    (一)教学行为

    1.课时计划

    2.教学过程

    (1)课堂规划 (2)集中注意(3)教材呈现(4)课堂练习 (5)家庭作业检查

    3. 课后评价

    (二)教师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专家型教师在教学监控能力的四个维度——计划与准备性、调节与控制性、评价与反馈性、课后反省性上均与新手教师有显著差别。

    (三)知识结构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知识结构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三种成分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四)问题解决

    第一,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更善于发现问题,识别问题情境的根本特征。

    第二,新手教师是根据问题的表面特征来知觉问题,往往形成表面、肤浅的表征。专家型教师则按信息所表达的意义来归类,是对问题深层次的、抽象的表征。

    第三,在问题策略的选择上。

    (五)教学策略

    三、教师成长: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

    (一)从新手型教师到熟手型教师

    (二)从熟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第四章 教师与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发展

    第一节 课堂教学新意蕴

    (2009年A卷论述题2:结合你的经验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课堂教学新意蕴的理解。(P81-88))

    一、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堂教学是一种交往性实践活动

    提问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前提。

    对话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形式。

    倾听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条件。

    语言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生成性

    课堂实践具有不确定性。

    课堂实践具有复杂性。

    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

    第二节 课堂实践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2009年B卷简答题2: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意义?(P89-90))

    1.教师个人教育观念转变依赖于课堂实践

    2.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来自于课堂实践

    3.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获得来源于课堂实践

    4.教师生命价值和意义体验来自于课堂实践

    二、课堂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指教师利用系统思维来规划、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以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设计主要从关注学生需要和学习来考虑教师的教。它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前提。它的质量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着课堂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课堂设计主要涉及到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及自我评价等方面。

    (二)课堂观察

    ①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以便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它不是专门从事的观察,是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分出一部分精力进行观察,而主要精力仍放在教学上。

    ②课堂观察在课堂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使学生全身贯注于课堂学习,就必须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反应,进而实施正确的有效指导。其次,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复杂多变的思维,突发而至的灵感,丰富多彩的讨论,都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从中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师生的真正交流。第三,课堂观察对课堂实践具有指导、调整和评价的作用。

    2.课堂观察的范围

    (1)学习气氛 (2)学习行为 (3)神态表情 (4)学生活动

    3. 课堂观察的方法

    (1)目视法 (2)提问法

    (三)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进行及时再思考,以便对正在进行的课堂实践进行有效调控,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中反思需要教师以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较强的课中反思意识和丰富、理性的教学经验为基础。

    教师的课中反思水平可以分为三种,即技术性反思水平、实践性反思水平和解放性反思水平。

    (四)课堂叙事(2009年B卷名词解释2)

    1.课堂叙事概念:课堂叙事是指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思想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2.课堂叙事的特点主要有:①真实性。②自我实践性。③情境性。④反思性。

    3.课堂故事不同于教育故事。

    从根本上讲,课堂故事与教育故事同为教师教育生活的叙事文本,都是教师以叙事方式认识教育的结果,共同体现了教师基于教育生活的教育思考。但教育故事可以跨越课堂教学的时空,采撷教师人生历程中引发教育思考的浪花。它可以是师生的一次对话,教师的一次家访,也可以是亲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或异域他乡的见闻。而课堂故事较多取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生活,反映教师对自己课堂实践的反思。虽然有时展现课堂教学之前或之后的情境,但它们都围绕课堂展开,可以视为课堂故事的前奏与尾声。课堂故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多为亲身经历的事情;
    而教育故事更多的是邂逅偶得的,并且可能不是教师亲历亲为的事情。

    4.课堂故事不同于教学日志和教学随笔。

    课堂故事是叙述者对特定教学现象的深思熟虑,是对遇到的教学问题寻求解决对策的过程,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整理和提炼。而教学日志更像是一种“流水帐”式的叙述。教育随笔中时常也有叙事的成份,但往往是一种概括性的叙述,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议论,起到引子的作用。

    第五章 教师与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学习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与社会发展共始终。学习是求知与践行的结合,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彼得·圣吉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作为教师,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发展和成功。“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1]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必然。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3.

    第一节 教师成为学习者

    一、教师成为学习者的必要性(2009 A卷论述题3.结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谈谈教师成为学习者的必要性。(P101-103))

    “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

    (一)教师日常生活的需要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二)教师职能变化的必然选择

    “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

    (三)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教师学习的涵义

    教师学习是从一种特殊职业出发提出来的概念,除了具备一般学习的涵义外,还具有教师职业所赋予的独特内涵:

    第一,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而且要了解知识存在的时空和方式。教师学习除了丰富自我、提高自身修养外,最重要的任务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要当好这个向导,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更要在头脑中有一张精心编制的知识地图,引导学生去寻找和索取知识。

    第二,教师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要形成一种思想和价值观。教师学习应该比一般的学习者站得更高,在学习有关知识时,既要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更要形成相应的知识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可能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认识方向。

    第三,教师学习不仅是学习应该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教这些知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但这并不排斥教师学习其它知识,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行业外的知识有可能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考和策略。

    第四,教师不仅亲历学习过程,而且有意识地体验和研究学习活动本身,以成功地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三、教师学习的特征

    (一)教师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二)教师学习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学习

    (三)教师学习是“互惠学习”

    (四)教师学习是行动学习

    (五)教师是自由的学习者

    四、教师学习的过程

    理解教师学习的过程,将教师个人的需要、经验和情感融合于学习的设计之中,能使教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制定学习目标

    (二)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任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
    二是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改革指导文件;
    三是各种新的理论和思想;
    四是教师自身深感不足的有关内容,如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不熟练,教师就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五是为了便于和学生交流,学习学生所关注的和所喜爱的领域。

    (三)设计学习方式

    教师学习方式就其基本形式而言,主要有:一是自我学习。二是合作学习,同伴互助。三是师徒式学习。四是专业引领。五是自由论坛或集中研读。六是考察调研,组织教师对一些典型的教育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在听课、访问、调查中学习,提高自己。

    (四)实施学习策略

    教师学习是一种与教育工作相联系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在学习策略的实施上也不同于其他人。教师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基于教学问题的学习策略。二是基于行动的学习策略。三是基于研究的学习策略。四是基于建构的学习策略。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学习是通过

    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

    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

    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

    这三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第二节 教师学习的实现

    一、创建学习型学校(2009 B卷 名词解释)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需要学校的管理方式,从控制型管理转为学习型管理。

    (一)树立新的教师学习观

    确立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所有教师都具有持续学习的愿望、机会和能力;
    每个教师掌握的新知识都能在组织中共享;
    学习是为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把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师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和学校价值的实现相统一;
    要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文化价值观体系,教师要成为永远的学习者。

    教师要成为有效学习者。教师有效学习体现在:

    ①教师学习是提升自我生命价值的学习。②教师学习是发自内在需求且引发内在需求的学习。③教师学习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引发新问题的学习。④教师学习是实现某种转化的学习。

    (二)加强教师学习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保障。教师学习制度建设内容很广泛,核心是要建立基于学习的教研组制度和校本培训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建立以学习为指向的教研组学习愿景。其次,要确立以学习文化为核心的教研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再次,要树立基于转化的关系式思维方式。旨在打破教师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割裂性思维,形成“四结合式”的学习制度:将理论学习、实践研讨、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结合起来的学习制度体现了综合转化的关系思维。

    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其根本点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校本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优秀教师指导、专题讲座等。

    (三)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

    搭建教师与专家对话的平台。

    搭建教师共同体学习平台。

    搭建教师网络交流平台。

    二、 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内生性学习,因此,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师和经师,教师必须坚持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自主学习的途径主要有:

    读书、交流、参加培训、教学观摩等。

    (一)读书

    一个教师要积淀文化,涵养德性,必须要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读书能实现教师的智慧提升和生命升华。

    读书就是教师的快乐生活。读书是与大师名家的对话,从中能获得快乐、智慧。

    读书要有所侧重。

    (二)交流

    交流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交流的空间,可以把教师交流学习分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其中直接交流主要包括同伴交流和校外交流,间接交流主要指博客交流。

    同伴交流主要指同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同伴交流的主要形式有说课交流、集体备课交流和听评课交流等。

    校外交流主要指与校外教育理论专家、学者、名师等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校外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行动研究、座谈会和参观学习等。

    博客交流是网络时代教师交流的特有方式。

    此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也是教师学习的一种形式。

    (三)参加培训

    一种是外出进修学习或参加校外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教育培训。二是校本培训。

    (四)教学观摩

    教学观摩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观看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通过分析和研讨来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共同体、反思和课堂等进行学习。

    第六章 教师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教师开展研究既体现了社会发展、教育变革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才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及其发展

    布科海姆(Bukingham,1926)在《教师的研究》一书中认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

    皮亚杰(Piaget,1966)极力倡导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他认为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不能像医生、律师、科学家和大学教师等职业一样享有受人尊敬的专业地位。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

    1975年,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一书,该书核心的一章题目为“教师是研究者”

    埃利奥特(Elliott,J.)行动研究者

    凯米斯(Kemmis,S.) “解放性行动研究者”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性

    (一)教师是“主动变革者

    (二)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沟通的必然诉求

    教师从事研究是跨越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桥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沟通的必然诉求。要打通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壁垒,教师必然要成为研究者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指教师从反思和研究的视角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发现和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探究活动。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教师研究的目的: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师研究的对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三)教师研究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

    四、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特征

    (2009 A卷简答题)

    (一)教师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教师研究活动的基础性

    (三)教师研究内容的真实性

    (四)教师研究结果的反思性

    (五)教师研究方式的校本性

    五、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研究从研究目的上来看主要属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主要属于微观研究;

    从研究所用的思维方法来看主要属于经验研究之行动研究。

    第二节 教师行动研究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涵义(2009 A卷 名词解释)

    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和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为基本手段的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行动研究,是适合于教师开展的一种研究模式,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所进行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研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一)由行动者研究——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二)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三)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四)通过行动反思研究——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二、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理念的形成

    (二)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有利于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生成

    三、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模式

    教师行动研究模式是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教师行动研究的某种本质特性而构建的模型的总称,是教师行动研究的本质性、规律性的标准样式。

    (一) 勒温模式

    (二) 凯米斯模式 :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三) 陈桂生模式 :

    1.课题选择 2.课题设计 3.研究方案的实施4.研究成果的陈述 5.研究总结

    (四)北京师范大学和杨百翰大学的研究模式

    1.确定问题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4.结果分析5.理论发展

    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拟定行动计划(三)实施行动(四)反思和评价

     

    第七章 教师与共同体——在合作中发展

    一、教师共同体的涵义及特征

    1.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对话、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群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教师团体组织。

    2.教师共同体的特征:

    (一)共同愿景(二)开放性(三)自愿性(四)对话性(五)归属感

    二、教师共同体的功能 (2009 A卷 简答题)

    (一)促进教师认知的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共享

    (三)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

    第二节 教师共同体的构建

    如何构建教师共同体?

    一、以教研为载体构建共同体

    二、基于知识管理构建共同体

    三、基于理论探究构建共同体

    四、基于网络构建共同体

    一 、以教研为载体构建共同体

    1. 集体备课 2. 听评课 3. 以师带徒

    二、基于知识管理构建共同体

    1.增强教师个体的知识管理意识

    2.强化对话和交流的意识

    3.构建知识共享平台

    三 、基于理论研究构建共同体

    1.关注教育理论的最新进展

    2.建立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新型的“伙伴——协作”关系

    四、 基于网络构建共同体

    1.对教师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

    2.搭建网络支撑平台

    3.制订共同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第八章 教师与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2009 B卷 论述题: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节 教师反思概述

    一、教师反思的涵义 (2009 A卷 名词解释)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反思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有助于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三)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升华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五)有助于教师优良职业品质的形成

    三、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师反思的过程主要包括经验积累、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阶段。

    四、教师反思的内容:

    (一)教育信念(二)教学设计(三)课堂教学行为(四)教学风格

    第二节 教师反思的途径

    一、理论学习

    二、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三、“反思性教学”

    四、学生反馈

    五、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

    六、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袋)

    备课笔记

    课后小结

    公开课、研究课录音录象带、光盘

    论文

    课件

    作品

    奖状

    每学期(学年一次)阅读分析上述档案,小结自己的专业成长课后小结的课型选择

    课型

    精心准备,获得成功

    精心准备,不如人意

    毫无准备,喜出望外

    屡试不爽,渐成定势

    屡试屡败,困惑不解

    全书总结: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由“教书 匠”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二、教师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1)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2)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

    ①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

    ②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

    ③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

    ④评价发展计划

    (3)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

    (4)进行教育研究。

    (5)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

    (6)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7)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篇2】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3.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4.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5.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分)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分)

    (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1分)

    (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分)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分)

    2.简述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3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1分)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1分)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1分)

    3.简述“新手——专家”研究范式的一般步骤。

    “新手——专家”研究范式的一般步骤为:

    (1)选择特定领域的专家和新手。(2分)

    (2)给专家和新手呈现一组相同的任务。(2分)

    (3)比较专家和新手是如何完成任务的。(2分)

    4.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1)学习者。(1分)(2)引导者。(1分)(3)组织者。(1分)(4)合作者。(1分)(5)开发者。(1分)(6)研究者。(1分)

    5.教师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教师角色的特点: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化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校本研究及其基本特征。

    校本研究是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3分)

    其基本特征是:(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3分)(2)研究的情境性和过程性。(3分)(3)反思性批判。(3分)(4)个性化。(3分)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3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了以下几个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3.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4.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5.教师的自我反思

    是教师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能力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手段。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分)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分)

    (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1分)

    (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分)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分)

    2.简述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3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1分)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1分)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1分)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2分)

    (2)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工作对教师心理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对教师的影响、学校氛围对教师的影响”)。(4分)

    4.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

    (1)学习者。(1分)

    (2)引导者。(1分)

    (3)组织者。(1分)

    (4)合作者。(1分)

    (5)开发者。(1分)

    (6)研究者。(1分)

    5.什么是教师的角色?并简述现代教师角色的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教师专业生涯的规划步骤。

    答案要点:

    1. 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状况(1分)

    (1) 反思自身素质特点(1分)

    (2) 反思成长历程(1分)

    (3) 反思教学活动过程(1分)

    2. 评估成长环境(1分)

    (1) 评估社会环境(1分)

    (2) 评估学校环境(1分)

    (3) 评估自己的家庭环境。(1分)

    3. 目标设计(1分)(展开论述1分)

    4. 实施策略(1分)(展开论述1分)

    5. 评估、反馈与调整(1分)(展开论述2分)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3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了以下几个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资助,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器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

    3.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是以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成就、展示教师进步表现、取得的专业成果、个人培训的提高,展现各主体的评价结果以及其他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4.(教师的)角色混淆

    (教师的)角色混淆是指教师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角色期望无法一致而产生混乱以及教师不知道别人预期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扮演这个角色职责所产生的迷茫。

    5.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如何从学校组织管理层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制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2分)

    (2)建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2分)

    (3)为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社群提供平台(2分)

    2.教师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教师角色的特点: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化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3.教师个体如何跨越“职业高原”

    (1)正确认识“高原现象”,寻找产生“高原”的原因。(1分)

    (2)面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积极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2分)

    (3)充分利用外部资源。(1分)

    (4)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1分)

    (5)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1分)

    4.简述行动研究及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3分)

    (1)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1分)

    (2)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1分)

    (3)行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1分)

    5.简述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直接行动法应对策略。

    所谓直接行动法就是对压力作出积极的处理,找出压力源,从根本上消除压力,包括积极地处理压力源的所有策略。(2)

    (1)找出职业压力的来源,减少过多过重的职业压力。(1分)

    (2)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1分)

    (3)改变以增加压力的行为方式,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1分)

    (4)扩展应对资源,善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观察学习理论,试述如何实施教学观察。

    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情景中,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后果(得到奖励或惩罚),间接学习的过程。(1分)

    教学观察是我国中小学普遍的一种专业活动方式,其实质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观察学习。(1分)

    实施教学观察,首先应请专家对教学观察的目的、态度、技巧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这种观察的内涵和目的。(1分)

    其次实施教学观察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做好教学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课堂观察。(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3)教学观察后的讨论。(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4)改良再行动。(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校本研究是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3分)

    其基本特征是:

    (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研究的情境性和过程性。(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3)反思性批判。(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4)个性化。(3分)(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篇3】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曾祥艳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卷),期】2016(000)014

    【摘要】教师作为当前教育中的主体,其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本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和途径.

    【总页数】2页(92,211)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作者】曾祥艳

    【作者单位】桂林林业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1

    【相关文献】

    1.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视角 [J], 杨启华

    2.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培训研究 [J], 杨久秋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现状综述 [J], 高琦; 高永顺

    4.21世纪以来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 [J], 程妍涛; 顾荣芳

    5.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及启示 [J], 陈勤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