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对照材料 工作汇报 策划方案 专题范文
  • 自查报告
  • 谈话记录
  • 党建材料
  • 扫黑除恶
  • 党史学习
  • 学习强国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教案设计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治国理政
  • 振兴乡镇
  • 公文范文
  • 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7篇

    时间:2022-11-30 20:50:05 来源:长清文库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7篇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根据《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7篇,供大家参考。

    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7篇

    篇一: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根据《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坚持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国家予以激励支持的省份中名列第一,高职“双高建设”入围学校比例全国第一,中职教育发展基础稳固。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态势向纵深进展,高中段职普融通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到高职、本科的成长通道顺利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愿学尽学。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基础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器”作用初步显现。2020年职业院校输送毕业生33.77万人,培训120万人次,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军的重要供给力量。虽然城市省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领先,但与城市产业需求、人民期盼、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存在明显不适应,主要表现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跟不上产业升级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还不够高,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高等级职业技能证书比例偏低,少数职业院校存在技术技能培养弱化倾向。中职学生高质量深造的通道还不够宽,家长学生主动就读意愿不强。行业、企业深度参

      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培训的能力不足、机制不顺,技术服务能力弱。

      “十四五”期间,城市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作为与经济发展和就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新发展格局构建和全省数字化改革带来全方位变化,人口变动趋势和产业向高端提升,这些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挑战新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的深入互动和融合模式倒逼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如何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基础,并转化成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的重要助力和支撑,城市省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调整和路径、功能、结构、效率上的突破都已迫在眉睫。全省职教系统要善于把握机遇,提升能力直面挑战,谱写新时代城市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为目标,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服务民生改善为导向,以强化政策供给和顶层设计为着力点,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形成与城市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有力、体系完整、制度健全、产教融合、类型教育特征鲜明、人才培养培训有效满足发展需求、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奋力打造与“重要窗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全国职教高地,为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贡献更多城市范例和城市经验。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加强理论培养、价值引领、实践养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推进职业院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形式新颖、运行规范、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职业院校思想工作体系。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整合育人资源,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健全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思想课程和课程思想双向强化。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课程精品化、课堂精彩化和教学品牌化。打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知行合一”思想理论课教学模式,建立一批校内外联动、专兼职指导教师结合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文化课和专业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与思想课程有效融通、协同推进、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和同向发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心理健康素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培养。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生活劳动、职业体验劳动、专业实践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掌握扎实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加强心理健康、珍爱生命教

      育和抗挫折教育,促使学生理性认知自身与社会,形成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推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

      专栏1:职业院校“三全育人”行动计划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在省级层面培育30所“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开展班主任能力大赛,培育遴选5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30个德育特色案例,培训500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遴选10个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50个思想课教学创新团队、500个思想课示范课堂、500个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培育10个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示范中心。(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强化类型链条建设,畅通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坚持高中段普职大体相当协调发展,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中职教育规模与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高中段资源配置、人民群众的选择相适应。强化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区域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合理规划布局,市一级办好专门化学校,强化辐射服务能力,支持山区26县做强职业教育中心,服务区域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持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2025年前实现全面达标,建设好高水平中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强化中职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石作用,强化文化和技能基础,为高一级职业院校输送优质生源,持续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竞争力,逐步使就读中职学校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自愿选择。

      

    篇二: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联合编制及专家论证工作方案

      方案名称: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联合编制及专家论证工作方案

      项目负责人:

      单

      位: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时

      间:

      2020年11月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为了顺利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特设计以下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共同领衔的研究团队与教育局组成联合规划编制组,对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未来5年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调查,真实掌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准确把握本市未来5年的发展需求。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及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其中涉及到教育投入、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和教育信息化等,加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教育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教育法规和基本制度。树立大教育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投向教育。立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建立一流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需求导向,同步规划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为本市未来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教育现代化支撑本市现代化,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战略目标。其中主要任务为:1.联合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就《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编制进行专家论证并形成规划送审稿。

      二、调研方案2020年11月,就《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设计以下调研方案:1.文本资料收集。我们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

      1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制的需要,特收集以下资料:《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教育局局长讲话(2018年、2019年、2020年)、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2018年、2019年、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初稿等等。

      2.面对面座谈。我们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需要,特准备和以下人员进行面对面座谈:和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就教育投入、学校布局、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和教育信息化等及未来5年发展需求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教育局班子成员面对面座谈,就教育投入、学校布局、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和教育信息化等及未来5年发展需求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教育局局长面对面座谈,就本市未来5年发展需求进行面对面交流;

      三、编制、论证进度1.项目期限:从2020年12月日起,2021年3月日止。2.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第一轮专家咨询:2020年12月,就教育现状调查征求专家的意见;资料收集和实地访谈:2020年12月日至12月日第二轮专家及教育局相关人员咨询:2020年12月日至12月日,就《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二稿征求专家及教育局相关人员的意见;第三轮专家论证并形成规划送审稿:2021年3月,就《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三稿进行专家论证并形成规划送审稿。

      四、经费预算

      2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序号

      科目

      金额

      1

      市内调研差旅费

      2

      专家咨询费

      3

      专家论证费

      4

      劳务费

      合计:

      五、项目组成员项目组成员名单(8人):

      姓名职称

      所在单位

      任务内容

      备注

      付卫东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规划总设计、总策划

      总负责人

      实地调查,结构性访谈报告的撰

      蔡灏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负责人

      写和修改

      曾新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规划》的教师队伍建设部分撰写和修改

      成员

      张和森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规划》的职业教育发展部分撰写和修改

      成员

      冯卫国博士生

      教育学院

      《规划》的学校发展部分撰写和修改

      成员

      张伟平博士生

      教育技术学院

      《规划》的教育信息化部分撰写和修改

      成员

      张晶良讲师

      中锋教育研究院

      咨询专家名单(5人):

      《规划》编制协调

      成员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研究领域

      范先佐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

      王继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教育政策

      3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陈佑清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课程和教学论

      蔡迎旗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付义朝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

      教育政策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团队名单(15人):

      姓名

      类别

      所在单位

      研究领域

      冯卫国

      博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教育政策

      武滨

      博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教育政策

      张伟平

      博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

      朱万侠

      博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

      田俊

      博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

      虞媛

      2016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教育信息化,教育政策

      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陈安妮

      2018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教育信息化,教育政策

      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陈敏

      2018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教育信息化,教育政策

      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李梦云2018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吴雪寒2018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李佳知2018年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谭杰文2019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周威2019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杨玺2019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罗舒馨2019级硕士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政策

      六、研究团队发展规划编制成果1.2014年咸安区教育发展规划(2014-2017)

      4

      湖北中锋教育研究院

      

    篇三: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我为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建议(原创文)

      2020年,世界新冠疫情、世界战争格局、国际经济格局等将时代社会推向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的起舞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脚踏实地,自力更生,啃硬骨头,打硬仗,又要立足现实,志存高远,瞄准前沿,努力创新,不断砥砺前行,开创“十四五”新局面。

      科教兴国,教育兴邦,新时期新形势赋予教育改革之重任。2020年国际高端芯片技术、军工前沿技术等挑战,无疑是高端科技人才的较量。我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把教育发展与改革放在首位,必须抛弃陈旧的思想,打破人才培养模式,全域实施教育改革创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责无旁贷地为教育献策力,诚然我为中国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建议:1、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激励科技创新,让他们成为“网红”。

      多年来,我国科技力量从“追跑、跟跑”世界一流的状态,逐步过渡到现在的“并跑”的新局面中来,未来我们必须“领跑”。为此必须提升科研人员工资待遇,激励科技创新,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提升科研人员工资待遇,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让他们成为比明星更具社会影响力的“网红”。2、中考生升学两条线:高中和职校,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和多样化技能型人才。

      高中和职校规范管理学科设置与教学,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新形势下的劳

      动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遇。特别是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3、给大学生和教授加压增效,消除大学生混文凭的现象。加大高校规范办学的力度,严格考试制度,做到“严进严出”;加强教授上讲台讲课的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特别是激励大学生好学上进,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消除大学生混文凭的现象,夯实高等教育质量。4、优化班级学生结构,降温中小学择校热,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学校和社会的正确舆论导向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让家长诚服的是,要让家长们看到许多孩子上公立中小学的成绩不亚于私立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分班制度的改革。

      公立中小学要优化班级学生结构:将三年级以上的学困生——双差生或低智生,与普通学生分开教学,城区创建特长学校,农村大型学校创建特长班,消除在校混日子的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和均衡教育同时也是对应试教育的改革。5、封禁校园贷和网贷,保障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人生安全。

      校园贷严重扰乱高校的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干扰大学生的学业、滋生腐化堕落思想、严重危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呼吁封禁校园贷和网贷,保障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人生安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消费观,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培养健康节俭的消费习惯。

      6、信息化教学更加智能化,打造健康绿色的线上教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便于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备受师生青睐。“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迫在眉睫地是要解决网络游戏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问题,如创建网络游戏使用者身份验证和加密设置;打造更加智能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线上教学平台。7、小学《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和《中医》,应整合为《安康与中医》,纳入统考。

      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中医》三科整合为一科:《安康与中医》,并纳入统考。杜绝“体音美劳”被语数外占用课时的现象发生。市级以下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学生家庭作业量的严格控制,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8、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替代私立幼儿园,规范办学降低收费。9、高等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减少人才流失。10、扩招免费师范生,平衡男女生人数,让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越来越年轻化,但整体上存在一定缺陷。一是部分新招教师专业不对口,适应教学以及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还需要漫长的过程,二是女性化倾向严重,尤其是小学男教师寥寥无几。为了打造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均衡教育资源,必须扩招免

      费师范生,尽量平衡男女生人数。但是免费师范生应签订协议书:规定5年内不得应聘教育以外的其它行业。

      教育兴国,科技强国。国强则民安,国富则民富。感谢大家的阅读与点赞,欢迎好友评论区留言。

      

      

    篇四: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有关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及研究要点

      二、“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及目标任务研究研究要点:1.系统分析“十四五”时期国际格局变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2.“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将教育现代化2035远景目标分解落实到“十四五”时期,结合学龄人口发展变化趋势,测算各级各类教育普及发展目标,开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4.研究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和实施路径,提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5.总结各地推动规划落实的经验模式,研究教育“十四五”规划落实机制。三、“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结构、布局研究研究要点:1.探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内涵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在规模、布局、质量、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等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3.统筹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提出“十四五”时期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形态的思路举措。四、“十四五”时期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研究要点:1.总结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经验、不足,研究提出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2.研究提出健全高校科研体制、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就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络化、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提出政策建议。3.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培养留住本国优秀人才、吸引汇聚世界拔

      尖创新人才的政策措施。五、“十四五”时期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研究要点:1.系统总结我国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取得的经验、存在的

      短板。2.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

      制度环境、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构建开放通畅的人才成长通道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扶贫战略研究研究要点:1.系统总结教育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研判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任务。2.研究提出教育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举措。七、“十四五”时期应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研究要点:1.分析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深化教育改革评价、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不同群体教育新需求新期盼的政策建议。2.研究提出有利于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结合“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阶段性特点,提出推进协同育人的有效政策建议。八、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研究要点:1.分析智能时代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和服务创新给教育教学形态、教育服务业态等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2.基于智能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研究提出新技术条件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教学形态、变革学校组织形态、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优化教育治理及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建议。九、“十四五”时期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研究要点:1.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分析当前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2.研究提出优化区域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新机制,提高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十、“十四五”时期健全立德树人机制研究研究要点:1.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研究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各领域各环节的有效机制。2.梳理总结若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案例,总结提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提出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和途径。3.聚焦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各级各类教育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研究提出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十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新阶段后的公平、质量研究研究要点:1.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完成2021年交账任务后,在“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公平的新内涵,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2.探讨“十四五”时期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推进综合育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实现路径。3.完善基础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就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营造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十二、“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发展模式研究研究要点:1.分析现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系统总结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经验,深入研究学校、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学校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共治体系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2.分析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总体状况,就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的“双轨制”框架结构,健全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双通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提出政策建议。3.梳理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总结校企合作若干先进模式,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以及“十四五”时期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十三、“十四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重点任务研究研究要

      点:1.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政策实效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成效,

      分析问题症结。2.研判“十四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国家战略和

      人民期盼,就集聚优秀人才到教育战线从教任教的机制制度建设,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幼儿园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高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高校教师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重点对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录用、考核评价、编制待遇、轮岗交流等方面研究政策举措。

      

    篇五: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校教育发展面临着以下新形势:⒈近几年,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⒉素质教育的飓风越刮越紧,学校只重升学的畸形发展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⒊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村教育发展可挖掘的潜力相对较大。4.学校发展缺少特色。综上所述,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快学校发展,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特拟定此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⒈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

      主动和谐的发展。⒉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以培养“五型”教师为抓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⒊办学目标(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把我校建成县级规范化学校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博学厚德,求真至善”的校风、“穷理敬业,修己达人”的教风以及“励志

      勤学,慎思笃行”的学风。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

      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⑵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

      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三至五年内,使学校骨干教师达一半以上,县级骨干教师5人,学科带头人2人。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⑷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⑸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⑹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⑺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

      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4)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4)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5)加强家长学校与社区德育工作站的建设,积极通过家

      长学校与德育工作站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

      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县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区级协作课题、市、县、校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青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

      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立。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内,将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学校绿化工程建设2.硬化操场。3.建教学语音室、音乐室、绘画室、舞蹈室等功能教室。4.不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室、广播等专用教室建设。继

      续添置充实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教学仪器设备。5.逐年完善各年段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班班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年度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五)建立特色,发展内涵。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

      “月星”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管乐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六)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

      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七)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

      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八)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xx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

      未来五年将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黄中”品牌,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xx中学五年发展规划。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xx)》,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推行名师、名校、名牌工程,打造“黄中人”品牌,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走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之路,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黄中办学特色。二、总体目标通过五年艰苦努力,到2025年,把我校办成一所校园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设备设施一流、学生勤奋好学、学校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高,安全、文明、和谐的窗口式学校,争创陕西省示范高中。三、重点任务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它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践行文化。以“厚德、修身、创新、至美”八字校训为主要内容,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精神,提高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使师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重新认识来进一步认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把学校打造成极具文化内涵的品牌名校。2、认真实施“210”策略,全面提升新课改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认真实施“210”策略,“2”指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20分钟,“1”指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10分钟,“0”指教师完全处于导演

      角色,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此策略分三步实施,即先强制推行“20+20”的教学模式,然后引导教师实施“10+30”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0+40”的教学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强调学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综合实践课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加强校本研究,继续开发精品校本课程,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质量一流。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3、进一步完善“三套车”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规范、激励、引领教师向前发展,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最终促使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融合,促进教师的现实表现与未来的发展融合。品牌评选实行“梯队晋级制”,即:一般教师拜品牌新秀晋级品牌新秀,品牌新秀拜品牌教师晋级品牌教师。富余人员竞聘上岗,要规范管理办法,建立落聘人员调岗、拜师提升机制。教师业绩选任,要规范教师业绩评价,把教师的实际业绩与岗位、地位、工资待遇相挂钩,并作为任用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之一。4、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学科教研,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育教学

      水平位于同类学校前列。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为主题,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在已有的国家级立项课题的基础上,扎实研究,着力形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成果,再申报1-2个国家级课题、2-3个省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骨干群体的快速成长,使他们成为既擅长教育教学实践,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家级及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三、具体措施(一)学校管理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在教师中信任度高、追随度高、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勤政、务实、创新、高效的班子队伍。2、实行阳光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理财,依法落实教职工监督、参与、管理的权利。3、教育教学质量实行过程监控,阶段测评、年度评估程序化管理。4、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防范力度,不发生任何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确保人身安全和校园平安。5、加强制度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健全、规范各

      项管理制度,实行依法治校、以规治教,推进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管理强校意识,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追求教育教学目标效益,创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二)教育教学1、加强全体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培训,推行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教育观念新、教育方法活的班主任队伍。2、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3、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减轻学生过重的压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机制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科学评价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5、实施“教研兴校”战略,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参与率达到80%,形成人人搞教研、个个有课题的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每年发表教研论文不少于30篇,省市县级优质课不少于15项。

      6、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达到1小时。加强两操两课的管理和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加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学生参与面要达到90%,体育达标率达到95%以上。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成立各类兴趣小组。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的组织领导,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8、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必修、选修和社会实践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学分制管理,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9、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方位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严格学籍管理、严格班级管理,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逐步推行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注重德育研究,增强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三)队伍建设抓好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校本培训为

      主,校际学习交流为辅,强化继续教育;抓好新教材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大兴教育科研和教学竞赛之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年内专任教师岗位合格率达到100%,研究生学历达10%以上。95%的教师能制作课件,100%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同事间关系融洽,干群间关系和谐,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师德评价优秀率达90%以上,教学评价优秀率达85%以上。(四)校园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育人、培养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更好的培养勤奋文明、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五年内争取完成活动中心篮球场木地板铺设和舞台装饰改造建设;完成塑胶篮球场建设;完成家属区天然气工程建设;完成学生旱厕变水厕的改造;争取河堤路硬化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争取修建学生公寓和标志性高层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学校荣誉室并完成整理校史工作;进一步更新完善体育器材和健身设施;全面完成校园网络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信

      息网络化和教学现代化的目标。(五)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气质,是一个学校的内涵。在校园文化方面,要以精神文明建设和特色德育建设为主导,围绕“厚德”“修身”“创新”“至美”八字校训,认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完成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墙的建设,办好《沮水》校刊,办好学校网站及广播站。推动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让其成为学生实践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渠道。在学校管理上体现人性的光辉,实现管理者与职工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力争把我校创建成人文化、特色化的省级园林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把xx中学打造成育人的花园、工作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篇六: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XX市XX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XX二中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XX新一轮大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和《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我校五年发展纲要。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现状分析一、宏观背景分析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力强弱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初中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和广大家长的高度关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和《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不仅对本地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达成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目标。二、区域背景分析我校位于江南著名的丝绸生产基地——XX镇,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文化渗透到学校建设的诸多方面,成为学校发展的地域背景。

      我校是一所从弄堂学校起步、目前正在逐步步入现代化的乡镇初中,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以艺术教学作为特色方向,积极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艺体活动。通过开展艺术节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阳光体育、信息技术应用比赛等各种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乐趣。学校的女子篮球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传统优势项目。“七彩生活、梦想团队”的学生社团建设,已见雏形。

      学校多年来积极推进有效教育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逐步上升至全市先进行列,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后劲。学校现为XX省示范初中、XX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XX市现代化学校。

      在上级政府领导的关怀下,我校有望于20门年秋季迁入新址,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同时,我校周边地区的初中学校绝大部分也处在蓬勃发展的良好状态,不论是硬件和软件,都有不少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另外,随着大量外地民工的涌入,按上级相关精神,学校尽可能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我校生源的结构,使学校的生源更加趋于多元化,学生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的差异,客观上将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三、学校现状分析1.学校目前的优势

      (1)学校的知名度。我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学生家长的认同,逐年来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随着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领导班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团结、干练的领导班

      子,领导班子年龄层次合理干劲足,教育观念的探索和转化方面还比较敏感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3)管理现状。初步形成全员育人的管理特色,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有较多的年轻班主任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德育教育的高品位,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我校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新课改理念逐渐被教师接受,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面貌良好,教学成果显著。

      (4)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的基础和资本,是学校最有生命力的潜在教育资源。我校教师具有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大部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较高。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探索,不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教学平台和展示平台;教师获益于专家引领、导师带教及对外交流、本地培训,历年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我校教师职称~年龄段分布情况一览表职称合计数35周岁以下35~45周岁45~60周岁正高级教师1001副高级教师12156中级教师582822(在岗21)8初级教师34331(在岗0)0未定级教师4400合计109(在岗107)6628(在岗26)15学校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有xx省特级教师1名、教授级高级教师1名、XX市学科带头人1名,XX名教师1名、XX市学科带头人3名、xx市学术带头人

      1名,xx名教师1名、教学能手9名、教科能手1名。有AA课教师3名,A课教师10名,百节好课5名,教坛新秀21名,教科新秀1名,德育新秀

      3名,基本功评比优胜者门名。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丰富教学经验和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构建了与教师发展相适应的校本化的教师培训机制。

      2.学校发展的弱势(1)师资队伍方面:教师发展现状与现代教育发展、家长追求优质教

      育的期望尚有差距,“实而不精、智而不勤、博而不钻”是目前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教师安于现状,优质师资在学科分布不够均衡,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平台不高、发展渠道不畅,是提升师资队伍教书育人水平的瓶颈。此外,梯队建设缺乏有效培养机制,不同梯队的针对性措施不够细化,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有待加强。

      (2)主要学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与研究路径不清晰,未能走上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学科教研活动还停留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等比较单一的活动模式上。校本课程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除个别课程开发达到一定水平外,大多数校本课程停留在学生课外读本的编撰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3)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够民主、作业量偏多、过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等现象还很难根除。“铁杵磨针”功夫型教学方式还是占主导,“点石成金”智慧型教学方式难成气候。目前,还很难根除少数教师有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隐患。家长对此也曾颇有意见。学生工作和学科教学如何实现日常的、更为有效的沟通、融合与相互促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双赢,并最终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尚需深入研究。

      

    篇七: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

      加强县内外名师名校特色优势教学的交流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内教学活劢教师培训等统一谋划统一管理通过学区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和同步课埻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事研实施智慧课埻科研提升行劢课埻变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续推进中小学校深化课埻变革行劢让改革成果真正转化为教不学的质量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加强教学管理

      十四五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年行动规划

      (2021-2025年)

      自《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规划(2015-2020年)》实施以来,我县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教育强县建设,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巩固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成果,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任务,推动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十四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更宽的视野审视教育,以更广的角度谋划教育,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教育。确立“创新机制补短板、绿色理念提质量、整体优化促均衡”的目标,引导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名师、育英才。以“五大行动”提升管理能力,以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以教育科研激发办学活力,以集团联动凝聚改革合力,以评价激励挖掘潜力,着力破解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提升教育竞争力,擦亮教育质量品牌,实现进位争先,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提升满意度,逐步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创新机制补短板、绿色理念提质量、整体优化促均衡。

      创新机制补短板:采取“五个一批”(托、建、提、促、改),消除大班额,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实施三个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创新,组建县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教育联盟。竞争机制创新,通过招生改革、名校品牌的入驻,引发鲶鱼效应,激发本土学校办学活力。尤其是要在高中学校形成长期竞争、相互追赶的局面,从而推动教育格局的重新洗牌。评价机制创新,重过程性评价,建立教师和学校的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记录教师的成长档案、学校的量化考评,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观念,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全程跟踪,从进口看出口。同时,推行对学生进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学段评价;重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绿色理念提质量:体现全体性,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绝不片面追升学率,绝不允许因片面追求“三高一低”而忽略甚至排挤低分学生;体现全面性,提升综合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以全方位培养具有良好基本素养和鲜明个性特长的优秀人才为育人目标;

      体现全程性,树立大德育观,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本着“上好当下一堂课、放眼学生一辈子”的育人思想,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拓展多方面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整体优化促均衡:通过补短板、达标准、优管理、提质量等手段,逐步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公民办教育的均衡、学校之间的均衡。(二)具体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一年提内涵,二年出成效,三年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经过五年(2021-2025年)努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推进,实现绿色质量大幅提升,再创教育新辉煌。强化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树立教学为本的意识,推动全县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发展目标。认真分析教学质量现状,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普通高考、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进入全市第一方阵。1.幼儿园阶段习惯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更需要高度重视幼儿时期的习惯养成。

      2.小学阶段内涵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城乡教育均衡,着力培养“身心两健,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小学生。巩固我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势头,为全县小学毕业生打牢基础,使其在初中阶段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3.初中阶段进位争先。到2025年,全市中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七个学科平均分与全市持平。总分优分率从2020年的16%提高至20%,总分低分率控制在3%以内,为全市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校输送基础扎实,习惯良好,持续学习能力强的优质生源。

      4.高中教育跨越提档。不断提升我县高考在全省的竞争实力。要举全县之力,高考各项指标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提升,逐步缩小与兄弟市县的距离。从2021年起五年内实现全县高考总量提升、亮点突出、整体跨越,在2020年的基础上力争上本科人数逐年递增10%,上“双一流”大学人数逐年递增15%。到2025年高考,全县力争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突破200人,在全省(县一级)位居中等以上水平。

      三、工作思路实施“12345”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建立两份清单,树立三种意

      识,抓好四支队伍,落实五项举措,全力推进教育提质发展。明确一个目标——即“绿色质量大幅提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内外并举,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质量,沉下心来抓落实。建立两份清单——建立“质量问责”清单,做到责任上肩,建立质

      量问责机制,对教育教学质量明显落后的校长、名师、教师严格按照考核

      办法实施严肃的质量问责;建立“考核考评”清单,修订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励机制,加大考核奖励力度,真正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

      夯实三个基础——铸师魂、立师德、强师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夯实育人基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夯实师资基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

      抓好四支队伍——校长、教科研团队、班主任、青年教师四支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关键,切实抓好校长、教科研团队、青年教师、班主任四支队伍建设。校长要有担当作为,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教育科研要做实做强,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更好为质量提升发挥智库作用;教师成长要养德修能,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锻炼和展示平台;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开拓创新,多举措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多途径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打造学校核心发展力。

      实施五大行动——实施宏观机制改革提升行动、实施教育教研优化提升行动、实施学校品牌创建提升行动、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行动、实施质量监控评价提升行动。

      (一)改,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提升行动1.采取“五个一批”,实施机制创新“五个一批”,即托管办学一批、补充新建一批、激活优化一批、

      提档整合一批、调整撤并一批。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超级大校和大班额现象,让所有孩子实现“有学上,上好学”。盘活存量,培植增量,增加总量,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重点通过不断引进优质民办教

      育资源,让优质名校建民校成为破解大班额助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托管办学一批,探索薄弱公办中小学由优质民办学校进行委托管理的模式;支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

      二是补充新建一批,新建三所小学,补齐城区教育资源短板;规划新建一所高中,一所初中。

      努力构建开放、多元、均衡、优质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教育需求,引进知名民办教育集团,拟在开发区和城东新区引进三所高品质的民办教育集团,形成公办学校(园)与民办学校(园)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科学而有活力的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增加学位供给。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计划内,与县公办同类学校同期面向社会自主招生。同时,保障民办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在资格认定、职务评聘、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保障民办学校学生在资助、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权利。

      三是激活优化一批,通过补齐短板、扩容改造、创新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其中,高中教育鼓励多元发展、优质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通过“普及”和“提升”两手抓,实现高中教育的提档升级。镇场区和城区薄弱初中,要加强帮扶和管理,使其焕发活力,提升办学水平。

      四是提档整合一批,加大我县现有民办学校的管理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民办学校的准入门槛,建立民办学校末位淘汰机制,要求办学

      条件成熟的民办学校聘请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促进民办学校的提档升级。

      五是调整撤并一批,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立足当前实际,适应未来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布点,撤并和改扩建一批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学校,到2025年全县中小学数由现在的268所调整至198所。

      2.构建集团教学,推动区域均衡在四级片区教研网络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建立集团化教育联盟,实现教学教研的多元同步。在中小学教育划定五个“教育集团”,每个集团依托中心区域优质学校,按照牵头学校加联盟学校、中心校加分校、一校两区、集团化等办学模式,将全县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构建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高中部五大教育集团,通过打通集团内中小学的办学壁垒,从而构建起一个均衡化、集团化、多极化的办学格局。实现“三调三共”,师资统筹调配,教学质量调谐,特色创建调借;教育管理共研,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难题共商。构建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师资互派、教学统一、携手互助、捆绑考核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软件提升,办学水平升格,借智借力,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的新的育人模式。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教育联盟之间深度融合,统筹做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推进“互联网+”,共享空中课堂

      以用促建,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加大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投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使集团内学校协同发展,共同提升。

      以建促管,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校园管理。依托“云”平台,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强县内外名师、名校特色优势教学的交流,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内教学活动,教师培训等统一谋划,统一管理,通过学区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和同步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研,实施智慧课堂科研提升行动课堂变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续推进

      中小学校深化课堂变革行动,让改革成果真正转化为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力。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加强教学管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要切实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与评价、校本教研等行为,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

      重做好幼小衔接。推进我县中小学学习常规建设,完善区域、学校常规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帮扶指导机制。

      (2)创新教学方式。树立“五育并举”的质量观,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研究,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3)聚焦课堂转型。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实施“学为中心”课堂提升行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助推课堂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欢乐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追求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4)优化作业设计。加强研究,将《智慧课堂》打造成精品,实施作业设计、作业管理、融入作业的课堂改革、优秀作业资源建设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开发选择性、拓展性作业,减少学生重复机械低层次水平的操练。

      (5)活化教学常规。研制并落实我县中小学教学新常规管理实施办法,通过建立线上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库,整体优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有效教学。各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各个项目优化方案。各教育联盟对辖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进行

      量化考核,县教科院组织视导和量化考核。县教育局根据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学校进行通报表扬,并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奖励的基本条件。

      2.发挥教科智库作用一是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县教科院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二是丰富教研活动内容。聚焦“课堂教学”,通过“同课异构”、名师示范课、专家讲座、教学论坛、优秀成果展评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从丰富的活动中受益,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创新教研方式方法。开创灵活、高效、务实的教研平台,聚焦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聚合与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学校教研文化。县教科院要抓好“云教研”建设与提升项目,做好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汇聚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地区、学校、师生的资源共享。创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科研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的辐射引领作用。建立课题研究和学术支持制度,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发现教学实践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四是发展教育区域联盟。凭借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积极开展订单式、预约式、问题导向式、区域联片、城乡结对帮扶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扩大覆盖面,提高受益率。

      五是强化成果推广机制。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强化校本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教研发展。形成基于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项目化学习等研究成果。培育优质学科基地项目,努力打造优势与特色学科。

      (三)创,实施学校品牌创建提升行动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独有的文化基因,建设特色学

      校,构建学校精神,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塑品牌,促进内涵发展。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根据学校实际扎实开展“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特色示范校在质量提升上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优质量的教育发展目标。摒弃形式主义,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做文章,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落实“定一套方案、绘一条路线、树一个品牌、出一批成果”等在内的“四个一”行动,回答好“为谁育人”“怎么育人”“育什么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书香校园、特色校园创建,创校园环境之美,展校园文化之美,扬师生品行之美,建设美丽校园,真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重内涵,提升办学水平。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质量评估制度和科学评价体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认真研究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坚持从课堂教学、起始年级、薄弱学科抓起,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坚持向过程要质量,向细

      节要质量,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适合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把教学成果、教育质量作为考核学校、教师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充分调动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抓质量的积极性,促进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3.保底线,建设平安校园。各镇场区、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加强源头管理,加大校园欺凌、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防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工作,扎实开展校园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管理升级工作,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提升校园安保水平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四)推,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行动1.推进队伍建设。提素质,打造名校名师。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

      深化管理与评价制度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优化师资配置结构,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水平整体提高。坚持质量立校,着力打造10所管理先进、师资过硬、质量优异的名校(园),打响教育质量品牌,持续提振教育声望,增加教育强县内涵,满足广大城乡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抓好教师的学历进修,深入实施“青蓝工程”、落实“传帮带”制度、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专家引领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培养100名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等名师。

      加大教师专业品质提升,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基础性培训项目,优化引领性培训项目,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培育“合格、骨干、卓越”型教师。实施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分片、学校分类、教师分层送培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缓解工学矛盾。

      2.推举县域名师。推进教育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优化“学科骨干—教坛新秀—市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教育名家”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启动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在全县起到高端引领作用。

      3.推动评聘改革。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打造教育人事管理改革新格局。

      一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县管教职工编制、交流轮岗、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的新机制,打破领导、教师交流的管理体制障碍,通过教师集团内、公民办学校交流轮岗,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格局。

      二是推进校长职级评价改革。坚持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原则,厘清责权清单,改革校长管理权限,实行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职级评价审核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打通交流渠道,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五)评,实施质量监控评价提升行动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考评办法,建立“四评体系”

      (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基于教学常规的教师专业考核标准和学校发展性质量评价体系),开展教学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诊断和改进功能,构建多元性教学评价体系。

      1.聚焦教学质量检测。为质量目标定位和质量终端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县教科院要加强小学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样检测工作,坚持小学毕业年级的调研考试,全县七、八年级教学质量抽样检测,九年级四月调考,完善各个环节,做到合理调考,有效分析,科学指导。

      全县高中要建立高一、高二教学抽样检测和三年备考的机制,在黄石教科院的指导下,加强各年级高考备考工作。要特别做好高三年级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抓好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做到合理安排,有效组织、科学分析、及时改进,提升高考备考质量。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名师评选、职称评定和教师进城考试资格审查过程中充分考量教师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合理使用考试结果。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做好“123评价”,即一个指向——“核心素养”指向。指导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内涵,把握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开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改革研究,探索凸显核心素养、真实情境、认知能力、学科思维能力的测评技术。抓实两类考试——一是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和教材教法考试;二是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常态化、制度化。三是

      终结性质量评价——构建五年全程学业质量增值评价标准、学校质量进步评价标准、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等终结性质量评价体系。

      3.大数据精准量化评价。加强学生与考试信息采集报送、学校考务工作准备与安排、试卷扫描与阅卷、数据统计与处理、质量分析与评价、学校综合考核与评价等的管理,做到精准采集数据、精准统计结果、精准诊断分析、精准评价结果、精准表彰优秀。

      四、六大保障(一)组织保障。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

      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科院。各县直学校和各镇场区成立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建立局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挂钩学校制度,每个班子成员挂一所普高、一所初中、两所小学,每个中层干部挂一所初中、一所小学,真心实意为学校质量提升办实事、办好事。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纪律保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责任主要在学校,各校要就《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期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本校规划,依据校情,提出年度目标,并排出时间表加以落实。各校制定的提升学校质量五年行动规划于2021年1月底前报县教科院。每学年结束,县教育局对各校教学质量情况汇总后,进行科学分析、科学

      评估,对工作不力、管理不规范、质量低下的校长进行问责,对连续三年排名后五位的小学校校长予以免职,对连续三年在排名后三位的初中学校校长予以免职,对连续三年综合排名后三名的中心校校长予以调离岗位。

      (三)机制保障。县教育局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研究部署教育改革发展事宜。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场区、教育联盟和有关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明确时序节点,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担当意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对排定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坚持项目化管理、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四)经费保障。积极争取政府以及财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为学校初高中教师教学辅导、教学研究、校本教材开发、校长教师培训等提供经费保障。争取县政府成立县教育促进基金会,设立教学质量奖励专项资金,对普通高考、中考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教师,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激励全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优质课、论文、基本功竞赛,全面提升我县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升教育科研影响力。

      (五)环境保障。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全县教育系统提升教学质量的举措及成效,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工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同时教育局还要为各学校提供各种政策支撑,为全县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六)人才保障。提高教师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保持农村教师的相对稳定,吸收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实施“教育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在外工作的籍教师返乡任教。选派部门年轻有为、业务能力强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外出挂职锻炼或顶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