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共同富裕 思想汇报 疫情防控 对照材料 工作汇报 策划方案 专题范文
  • 自查报告
  • 谈话记录
  • 党建材料
  • 扫黑除恶
  • 党史学习
  • 学习强国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教案设计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治国理政
  • 振兴乡镇
  • 公文范文
  • 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12篇)

    时间:2022-12-09 21:25:04 来源:长清文库网 本文已影响 职场写作网手机站

    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12篇)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12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12篇)

    篇一: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军事革命

      信息化战争案例

      【教学内容】

      1.海湾战争案例

      2.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技术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更加深刻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导入】

      同学们,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人类战争在经历了徒手战争、冷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之后,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正在登上战争历史舞台,这就是信息化战争。今天我们例举两个信息化战争中注明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

      【正文】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几场信息化战争的案例。

      1.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1.1.历史背景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萨达姆政府的改向伊斯兰教方向并未能为它带来多少支持者,但沙特阿拉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沙特阿拉伯被看做与以色列站在一个战线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为了赢得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资支持可能会支持它的组织。在新建立的中亚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政府向极端组织分发上百万古兰经,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内战中沙特阿拉伯成为塔利班最大的资助者。

      在思想观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证明其合法性。科威特被描写为伊

      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阿拉伯联盟的一步。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它一些理由。萨达姆·侯赛因除使用阿拉伯民族主义外还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中东的其它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巴勒斯坦大起义正在高潮时期,而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都对西方国家有依靠性。通过这些努力,萨达姆将自己展示为一个愿意站起来反抗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家形象。

      同时,萨达姆的专政,希望通过当时国际局势的动荡占领吞并科威特。

      1.2.作战模式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1.2.1.空中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2.2.机动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1.2.3.远程火力战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1A1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1.2.4.电子战

      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1.2.5.夜战

      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1.3.战争影响

      1.3.1.对美国的影响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

      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首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局部战争。此战的轻松取胜使美国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战综合症”,增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3.

      2.对伊拉克影响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二千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在一九九一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四千美元。而一九九一年,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三百吨的贫铀炸弹,导致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点六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十倍多。

      1.3.3.对世界影响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军事革命!

      2.伊拉克战争

      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2.1.情报信息是主导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2.2.火力打击是关键

      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

      1总体火力打击概述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

      2炮兵火力发挥重要作用

      陆军炮兵火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270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伊拉克开路。在美英联军和伊军的交锋中,双方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2003年3月23日,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塞马沃同伊军展开激战,并夺取了河上的两座桥梁。但伊军用炮火阻击美军,密集的火力曾令美军一度从桥上后撤,为此,美军调集炮兵对伊军火力进行反压制,其后,美陆军才得以从桥上通过。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共和国卫队交战中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向伊军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上述

      战例说明,炮兵仍然是地面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和“摧城拔点”的中坚力量,是联合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塞马沃受到伊军炮火压制后,之所以能够迅速调集炮兵火力进行反压制并取得成功,是因为美陆军炮兵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火力猛,这些恰恰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炮兵武器装备所欠缺和应该尽快加以解决的。

      美国《武装部队杂志》2007年第10期一篇有关野战炮兵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文章总结到,野战炮兵几乎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阶段都得到了使用。在大规模作战阶段,野战炮兵为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作战部队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炮兵的战后总结报告说,该师身管火炮摧毁了敌人526辆车辆、67处设施,并击毙2754名伊军人员,而自身士兵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毁。在战争初期,身管火炮不同种类的弹药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对联军向巴格达的快速挺进起了关键性作用。在通向巴格达的道路上,第3机步师综合运用烟雾弹和装有不同定时引信的榴弹“掩护渡河行动,清除楼顶和公路立交桥上的敌人”。由于使用了各种定时引信,炮弹能在目标上空2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损坏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己方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使用)的情况下消灭重要据点里的敌军,保证了进攻部队快速安全地通过敌方地域,这种能力是其他任何火力支援方式都不具备的。

      在2004年11月为期10天的费卢杰战斗中,美军共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支援美军士兵和反美武装分子展开巷战,其中M109A6“帕拉丁”向距友军不到600米,甚至经常只有100~200米的地方发射了925发炮弹。一支参战部队的总结报告认为:”费卢杰战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当需要快速火力支援时,即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也不能取代炮兵和迫击炮的作用。尽管空中支援非常有效,但是无法像炮兵和迫击炮那样反应迅速。”

      美军最近的很多作战总结报告都认为,身管火炮对伊拉克武装分子产生了威慑,并多次挫败他们对美军和联军在大城市附近的基地和作战哨所的袭击。例如,第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的反炮兵排在2006年摧毁了袭击马哈茂迪耶前方作战基地的半数以上的迫击炮。

      另外,在阿富汗崎岖山地的作战中,第82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共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以支援美军和联军作战。其中第10山地师的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2006年3月至9月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用于支援进入深山清剿隐藏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人员的行动。在2008年5~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经常使用建制内的M777A2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打击塔利班在贾墓斯尔区及其周边搭建的由泥砖混合墙体组成的作战阵地网。

      3防空反导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火力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导弹28枚,其中包括23枚战术弹道导弹和5枚CSS-3巡航导弹。“爱国者”制导增强型导弹和PAC-3导弹对它们实施了拦截,共成功地拦截了其中颇具威胁性的9枚(成功率约为32%),制导增强型导弹拦截了7枚,PAC-3导弹两战皆捷,拦截了2枚,对保护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免遭伊导弹袭击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成功拦截的都是战术弹道导弹,5枚巡航导弹则无一被拦截。虽然还有19枚导弹没有被拦截,但基本没有造成伤亡。美军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反导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根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但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泡泡纱”反舰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而突防成功,造成几人轻伤。这说明“爱国者”在对付巡航导弹方面尚有欠缺。

      2.3.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为了提高空袭精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以免在国际上造成被动,美英联军在空袭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68%(在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中使用的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分别占8%、30%、60%。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有战斗机都能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中只有20%的战斗机具有这种能力。为了加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的高度协同一致,美军战机除对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1/3的兵力在空中待命,随时听从地面部队的召唤进行实时精确打击,美军理论界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迅速而准确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地面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战后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作战中,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刚刚列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火箭弹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5月5日,驻伊美军第82野战炮兵团第1营使用M109A6首次发射了2枚精度在10米以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两发炮弹相继直接命中并击穿位于巴格达北部地区被怀疑隐藏有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一个单个房间的房顶。

      精度在10米以内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曾于2005年8月成功摧毁了50千米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目标。其精度完全可以胜任危险距离(600米)内的火力支援任务,甚至能够在距友军部队200米内的地方安全爆炸,因而非常适合城区作战和复杂地形作

      战。从2005年7月装备驻伊美军到2007年7月,美国陆军已在作战中使用了180发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其中98%的制导火箭弹都精确地命中并摧毁了目标,只有3发火箭弹虽然精确命中了预定目标,但却发生了明显的战斗部故障。

      美国陆军公布的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有942发各种类型的制导火箭弹用于作战和试验,美国陆军用了637发(其他为英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其中,454发用于对付预先计划目标,183发用于根据火力呼唤随时支援前线接敌作战部队,多数(608发)是在城区作战和平叛行动中使用。

      2008年8月底~9月初,英国陆军的M27081多管火箭炮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次为期4天的作战任务中发射了30多发配用双模(着发,延迟)引信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用于精确压制威胁联军车队的敌方阵地。

      2.4.结语

      在以伊拉克战争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火力相辅相成,建立在情报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使火力打击精确高效,而自身就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精确高效的毁伤则使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具有了实质性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陆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多借鉴美军的实战经验,在重视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火力打击手段,尤其是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化弹药的发展力度。

      有一个懂你的人,真的就是一种幸福。你不会十全十美,他也不会十全十美,但两个都不完美的人却能撞出心灵的火花,却能达到无与伦比的默契,却能达成无法形容的融合,该是怎样的互懂?!

      最懂你的人,也许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你的身边;也许会在天涯海角;但他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守护你,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你幸福安康!

      人与人之间最美是懂得,同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理解;朋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担待;夫妻之间,只有互懂,才能融洽度日;知己之间,只有互懂,才能长久长远;人与人之间,只有互懂,才能结识、结缘!

      互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不孝和刁难;夫妻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吵和硝烟;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是非和埋怨;

      官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斗和谗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愧疚和不安。其实,懂,应该是相互的。

    篇二: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信息化战争案例

      【教学内容】1.海湾战争案例2.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技术【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更加深刻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导入】

      同学们,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人类战争

      在经历了徒手战争、冷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之后,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正在登上战争历史舞

      台,这就是信息化战争。今天我们例举两个信息化战争中注明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大家

      更好地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

      【正文】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

      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

      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

      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今天我

      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几场信息化战争的案例。

      1.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1.1.历史背景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萨达姆政府的改向伊斯兰教方向并未能为它带来多少支持者,但沙特阿拉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沙特阿拉伯被看做与以色列站在一个战线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为了赢得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资支持可能会支持它的组织。在新建立的中亚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政府向极端组织分发上百万古兰经,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内战中沙特阿拉伯成为塔利班最大的资助者。

      在思想观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证明其合法性。科威特被描写为伊

      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阿拉伯联盟的一步。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它一些理由。萨达姆·侯赛因除使用阿拉伯民族主义外还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中东的其它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巴勒斯坦大起义正在高潮时期,而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都对西方国家有依靠性。通过这些努力,萨达姆将自己展示为一个愿意站起来反抗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家形象。

      同时,萨达姆的专政,希望通过当时国际局势的动荡占领吞并科威特。

      1.2.作战模式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1.2.1.空中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2.2.机动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1.2.3.远程火力战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1A1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1.2.4.电子战

      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1.2.5.夜战

      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1.3.战争影响

      1.3.1.对美国的影响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

      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首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局部战争。此战的轻松取胜使美国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战综合症”,增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3.2.对伊拉克影响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二千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在一九九一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四千美元。而一九九一年,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三百吨的贫铀炸弹,导致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点六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十倍多。

      1.3.3.对世界影响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军事革命!

      2.伊拉克战争

      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2.1.情报信息是主导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2.2.火力打击是关键

      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

      1总体火力打击概述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2炮兵火力发挥重要作用陆军炮兵火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270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伊拉克开路。在美英联军和伊军的交锋中,双方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2003年3月23日,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塞马沃同伊军展开激战,并夺取了河上的两座桥梁。但伊军用炮火阻击美军,密集的火力曾令美军一度从桥上后撤,为此,美军调集炮兵对伊军火力进行反压制,其后,美陆军才得以从桥上通过。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共和国卫队交战中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向伊军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上述

      战例说明,炮兵仍然是地面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和“摧城拔点”的中坚力量,是联合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塞马沃受到伊军炮火压制后,之所以能够迅速调集炮兵火力进行反压制并取得成功,是因为美陆军炮兵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火力猛,这些恰恰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炮兵武器装备所欠缺和应该尽快加以解决的。

      美国《武装部队杂志》2007年第10期一篇有关野战炮兵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文章总结到,野战炮兵几乎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阶段都得到了使用。在大规模作战阶段,野战炮兵为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作战部队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炮兵的战后总结报告说,该师身管火炮摧毁了敌人526辆车辆、67处设施,并击毙2754名伊军人员,而自身士兵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毁。在战争初期,身管火炮不同种类的弹药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对联军向巴格达的快速挺进起了关键性作用。在通向巴格达的道路上,第3机步师综合运用烟雾弹和装有不同定时引信的榴弹“掩护渡河行动,清除楼顶和公路立交桥上的敌人”。由于使用了各种定时引信,炮弹能在目标上空2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损坏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己方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使用)的情况下消灭重要据点里的敌军,保证了进攻部队快速安全地通过敌方地域,这种能力是其他任何火力支援方式都不具备的。

      在2004年11月为期10天的费卢杰战斗中,美军共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支援美军士兵和反美武装分子展开巷战,其中M109A6“帕拉丁”向距友军不到600米,甚至经常只有100~200米的地方发射了925发炮弹。一支参战部队的总结报告认为:”费卢杰战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当需要快速火力支援时,即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也不能取代炮兵和迫击炮的作用。尽管空中支援非常有效,但是无法像炮兵和迫击炮那样反应迅速。”

      美军最近的很多作战总结报告都认为,身管火炮对伊拉克武装分子产生了威慑,并多次挫败他们对美军和联军在大城市附近的基地和作战哨所的袭击。例如,第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的反炮兵排在2006年摧毁了袭击马哈茂迪耶前方作战基地的半数以上的迫击炮。

      另外,在阿富汗崎岖山地的作战中,第82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共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以支援美军和联军作战。其中第10山地师的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2006年3月至9月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用于支援进入深山清剿隐藏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人员的行动。在2008年5~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经常使用建制内的M777A2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打击塔利班在贾墓斯尔区及其周边搭建的由泥砖混合墙体组成的作战阵地网。

      3防空反导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火力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导弹28枚,其中包括23枚战术弹道导弹和5枚CSS-3巡航导弹。“爱国者”制导增强型导弹和PAC-3导弹对它们实施了拦截,共成功地拦截了其中颇具威胁性的9枚(成功率约为32%),制导增强型导弹拦截了7枚,PAC-3导弹两战皆捷,拦截了2枚,对保护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免遭伊导弹袭击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成功拦截的都是战术弹道导弹,5枚巡航导弹则无一被拦截。虽然还有19枚导弹没有被拦截,但基本没有造成伤亡。美军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反导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根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但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泡泡纱”反舰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而突防成功,造成几人轻伤。这说明“爱国者”在对付巡航导弹方面尚有欠缺。

      2.3.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为了提高空袭精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以免在国际上造成被动,美英联军在空袭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68%(在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中使用的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分别占8%、30%、60%。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有战斗机都能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中只有20%的战斗机具有这种能力。为了加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的高度协同一致,美军战机除对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1/3的兵力在空中待命,随时听从地面部队的召唤进行实时精确打击,美军理论界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迅速而准确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地面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战后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作战中,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刚刚列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火箭弹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5月5日,驻伊美军第82野战炮兵团第1营使用M109A6首次发射了2枚精度在10米以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两发炮弹相继直接命中并击穿位于巴格达北部地区被怀疑隐藏有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一个单个房间的房顶。

      精度在10米以内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曾于2005年8月成功摧毁了50千米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目标。其精度完全可以胜任危险距离(600米)内的火力支援任务,甚至能够在距友军部队200米内的地方安全爆炸,因而非常适合城区作战和复杂地形作战。从2005年7月装备驻伊美军到2007年7月,美国陆军已在作战中使用了180发整体

      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其中98%的制导火箭弹都精确地命中并摧毁了目标,只有3发火箭弹虽然精确命中了预定目标,但却发生了明显的战斗部故障。

      美国陆军公布的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有942发各种类型的制导火箭弹用于作战和试验,美国陆军用了637发(其他为英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其中,454发用于对付预先计划目标,183发用于根据火力呼唤随时支援前线接敌作战部队,多数(608发)是在城区作战和平叛行动中使用。

      2008年8月底~9月初,英国陆军的M27081多管火箭炮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次为期4天的作战任务中发射了30多发配用双模(着发,延迟)引信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用于精确压制威胁联军车队的敌方阵地。

      2.4.结语

      在以伊拉克战争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火力相辅相成,建立在情报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使火力打击精确高效,而自身就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精确高效的毁伤则使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具有了实质性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陆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多借鉴美军的实战经验,在重视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火力打击手段,尤其是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化弹药的发展力度。

      午夜独处,在清新的茶香中细细品味生活的淡淡的苦涩和不绝的回甘。优美文字摘抄。品人生之匆匆,岁月之迷眸。珍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会迸发自己最美丽的姿态,凝聚朝露,聚集阳光。让自己努力生长!我会更懂得品味春雨的清新和缠绵。夏阳的炽烈和奔放,秋风的萧瑟和醇厚,冬雪的冰凉和晶莹。在不同的季节品味不同的心情!清茶的意韵带给我绵绵的温馨和取之不竭的

      力量,我要让自己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中演绎自己的精彩!漫漫品味深刻蕴涵的人生!

    篇三: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火力,武器

      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二:火力打击是关键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总体火力打击概述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美国陆军第3

      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

      炮兵火力发挥重要作用陆军炮兵火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270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伊拉克开路。在美英联军和伊军的交锋中,双方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2003年3月23日,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塞马沃同伊军展开激战,并夺取了河上的两座桥梁。但伊军用炮火阻击美军,密集的火力曾令美军一度从桥上后撤,为此,美军调集炮兵对伊军火力进行反压制,其后,美陆军才得以从桥上通过。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共和国卫队交战中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向伊军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上述战例说明,炮兵仍然是地面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和“摧城拔点”的中坚力量,是联合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塞马沃受到伊军炮火压制后,之所以能够迅速调集炮兵火力进行反压制并取得成功,是因为美陆军炮兵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火力猛,这些恰恰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炮兵武器装备所欠缺和应该尽快加以解决的。美国《武装部队杂志》2007年第10期一篇有关野战炮兵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文章总结到,野战炮兵几乎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阶段都得到了使用。在大规模作战阶段,野战炮兵为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作战部队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炮兵的战后总结报告说,该师身管火炮摧毁了敌人526辆车辆、67处设施,并击毙2754名伊军人员,而自身士兵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毁。在战争初期,身管火炮不同种类的弹药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对联军向巴格达的快速挺进起了关键性作用。在通向巴格达的道路上,第3机步师综合运用烟雾弹和装有不同定时引信的榴弹“掩护渡河行动,清除楼顶和公路立交桥上的敌人”。由于使用了各种定时引信,炮弹能在目标上空2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损坏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己方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使用)的情况下消灭重要据点里的敌军,保证了进攻部队快速安全地通过敌方地域,这种能力是其他任何火力支援方式都不具备的。在2004年11月为期10天的费卢杰战斗中,美军共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支援美军士兵和反美武装分子展开巷战,其中M109A6“帕拉丁”向距友军不到600米,甚至经常只有100~200米的地方发射了925发炮弹。一支参战部队的总结报告认为:”费卢杰战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当需要快速火力支援时,即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也不能取代炮兵和迫击炮的作用。尽管空中支援非常有效,但是无法像炮兵和迫击炮那样反应迅速。”美军最近的很多作战总结报告都认为,身管火炮对伊拉克武装分子产生了威慑,并多次挫败他们对美军和联军在大城市附近的基地和作战哨所的袭击。例如,第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的反炮兵排在2006年摧毁了袭击马哈茂迪耶前方作战基地的半数以上的迫击炮。另外,在阿富汗崎岖山地的作战中,第82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共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以支援美军和联军作战。其中第10山地师的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2006年3月至9月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用于支援进入深山清剿隐藏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人员的行动。在2008年5~6月,美国海

      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经常使用建制内的M777A2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打击塔利班在贾墓斯尔区及其周边搭建的由泥砖混合墙体组成的作战阵地网。

      防空反导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火力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导弹28枚,其中包括23枚战术弹道导弹和5枚CSS-3巡航导弹。“爱国者”制导增强型导弹和PAC-3导弹对它们实施了拦截,共成功地拦截了其中颇具威胁性的9枚(成功率约为32%),制导增强型导弹拦截了7枚,PAC-3导弹两战皆捷,拦截了2枚,对保护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免遭伊导弹袭击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成功拦截的都是战术弹道导弹,5枚巡航导弹则无一被拦截。虽然还有19枚导弹没有被拦截,但基本没有造成伤亡。美军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反导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根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但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泡泡纱”反舰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而突防成功,造成几人轻伤。这说明“爱国者”在对付巡航导弹方面尚有欠缺。三: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为了提高空袭精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以免在国际上造成被动,美英联军在空袭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68%(在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中使用的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分别占8%、30%、60%。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有战斗机都能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中只有20%的战斗机具有这种能力。为了加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的高度协同一致,美军战机除对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1/3的兵力在空中待命,随时听从地面部队的召唤进行实时精确打击,美军理论界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迅速而准确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地面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战后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作战中,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刚刚列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火箭弹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5月5日,驻伊美军第82野战炮兵团第1营使用M109A6首次发射了2枚精度在10米以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两发炮弹相继直接命中并击穿位于巴格达北部地区被怀疑隐藏有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一个单个房间的房顶。精度在10米以内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曾于2005年8月成功摧毁了50千米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目标。其精度完全可以胜任危险距离(600米)内的火力支援任务,甚至能够在距友军部队200米内的地方安全爆炸,因而非常适合城区作战和复杂地形作战。从2005年7月装备驻伊美军到2007年7月,美国陆军已在作战中使用了180发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其中98%的制导火箭弹都精确地命中并摧毁了目标,只有3发火箭弹虽然精确命中了预定目标,但却发生了明显的战斗部故障。美国陆军公布的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有942发各种类型的制导火箭弹用于作战和试验,美国陆军用了637发(其他为英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其中,454发用于对付预先计划目标,183发用于根据火力呼唤随时支援前线接敌作战部队,多数(608发)是在城区作战和平叛行动中使用。2008年8月底~9月初,英国陆军的M27081多管火箭炮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次为期4天的作战任务中发射了30多发配用双模(着发,延迟)引信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用于精确压制威胁联军车队的敌方阵地。

      在以伊拉克战争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火力相辅相成,建立在情报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使火力打击精确高效,而自身就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精确高效的毁伤则使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具有了实质性意义。中国在进行陆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多借鉴美军的实战经验,在重视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火力打击手段,尤其是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化弹药的发展力度。

    篇四: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下列属于信息化战争初期发展的经典案例

      1、海湾战争

      美军主要打击了伊拉克的50个重要目标。这些目标大多为伊拉克信息探测系统(如雷达站)、通信、指挥及控制中心等系统。对这些重要目标的破坏,造成了伊军防御部署的整体瘫痪。由于信息化战争是敌对双方围绕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对抗与争夺,并且信息优势将决定某一作战行动乃至整个战争的胜负。所以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中,都必须首先对敌信息系统进行摧毁、干扰和破坏,特别是敌方的C4ISR系统,全面压制和破坏其信息探测、传输、处理和指挥控制能力。力争瘫痪、破坏、削弱或摧毁敌信息系统,切断敌方的“信息流”。

      2、科索沃战争

      北约为了搜集南联盟的情报,使用了各种侦察手段。在太空有“猎户座”、“大酒瓶”等50多颗侦察卫星,在南上空有U-2侦察机,在3万英尺的高空有RC-135侦察机,在南斯拉夫周边的塞浦路斯、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境内有电子监听站,同时还向南境内派遣了侦察分队和间谍人员,仅间谍就多达400余人。情报信息准确化的好处是无论想打击什么性质的目标(包括隐埋在繁化城市中的目标),都能知道其在什么位置,并能实施准确地打击。

    篇五: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枚改进型的飞毛腿b式地对地战术导弹从伊拉克中部地区发射升空进入攻击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飞行弹道

      论未来信息化战争

      ―如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占尽先机

      考号:115310198106

      姓名:汤吉利

      【内容提要】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在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改造,同时研制新型的信息战武器,加快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过渡。用信息技术“武装军队”的趋势亦将进一步发展,而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一个全面的信息化时代,决定未来战争胜败的,将不再仅仅是“体能”或者“钢铁”,而是军队信息化的水平,信息化技术将是决定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因素。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胁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略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撼作战的战争形势。(关键词):信息化战争、武器、未来、传输正文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一、信息战概念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策略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但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地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方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控制系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力系统信息战、物流系统信息战全方位渗透;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媒体战深入认知领域;电子战、网络战、斩首战、精确微型手术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金融、能源、环境所有方面。谁夺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可能夺得整个战争得胜利。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在信息化战场上,战争双方可能动用数十颗电子、照相、预警、海洋侦察和气象测地卫星,数百上千部相控阵等性能良好的雷达,几百架有人或者无人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

      大量的地面电子侦察、监视、对抗分队,以及进入战场信息共享网络的所有单个武器平台上和单兵携带的侦察监视设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激烈地信息情报大会战。通过压制、摧毁、欺骗、伪装等途径限制对方的获取信息能力,使其成为瞎子、聋子、傻子。同时维护己方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己方突击力的形成提供正确的决策。双方还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火力突击兵器和隐蔽伪装技术,展开一场以限制和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为目的的对抗,一场指挥控制系统即战争大脑的保卫战和破袭战。目的是使敌方成为战争中的“低能儿”。作战双方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攻击信息迅速扩散到众多的目标,使千百万人有意无意地介入心理战战场,成为心理对抗的主体或客体,心理战能量或是被扩大或是被淹没。媒体、政府、军队、情报部门及民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心理战。而目的则是使敌方成为疯子、傻子或丧失战斗意志。双方还可组织黑客部队和其他硬摧毁设备对敌方进行网络信息战。不仅破坏对方的军事指挥和获取军事情报,而且破坏对方的经济、金融运行、国家管理和信息环境侦收其科技情报,以达到制造混乱、扰乱经济,破坏其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的目的。二、信息战的特点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与智能化三特点。A、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种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侵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讯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根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思,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C、智能化。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侦察、控制、攻击、防御、工程机器人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无霸机器人,小到微型侦察机器人。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器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将主宰人类的战场。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场无人化战斗甚至是无人化战争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三、信息战的作用信息战将极大的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的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

      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游戏”。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敌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直接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的模糊。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战场对抗表现为各个战争主体在各时空的相对独立的对抗。即使在机械化战争中出现了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也还是属于一种松散型的战场联合行动。而信息化战争却不同了,它是一场典型的系统的对抗。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一体化联合,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相互渗透,所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敌对双方进行的是一场系统之间的对抗。在信息化战争之前的战争中,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人们对于战争的驾驭能力相当弱,无论是对于战争的手段、时空、进程、结局还是对于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选定和处置,都失之控制。战争的发展往往与参战者的初衷错位。战争物资和能源的损耗、破坏巨大。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具备了相当地目标控制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确化成为现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确定对实现政治、经济目的最有利、最节省资源、又最可能实现的军事目标,采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关键的时机和空间,进行精确的打击。对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有效控制,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的结果,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人们不再追求对敌人的肉体、设施、国土的全部摧毁和占有,而是对资源、信息、环境、市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有限目标进行适度地泯灭、改造、调整、重排或影响。目标控制是信息化战争地明显特征。四、信息战实例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越。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

      撼。1991年1月21日,1枚改进型的"飞毛腿"B式地对地战术导弹从伊拉克中部地区发射升空,进入攻击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飞行弹道。16秒钟以后,1枚运行在300千米高空的美国BSP导弹预警卫星发现了它,并紧急报警,实时将"飞毛腿"导弹的飞行参数向地面站传送。设在澳大利亚的美国空间基地和设在美国本土的美国航空航天司令部同时接收到这一信息,经过地面站计算之后,迅速将"飞毛腿"导弹的飞行弹道和弹着点参数发往在沙特的"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阵地指挥控制中心立刻命令"爱国者"导弹以38度倾角升空拦截,果然将此枚"飞毛腿"导弹击落。这就是海湾战争中震惊世界的导弹打导弹的战场奇观。茫茫长空,"子弹"竟然命中"子弹",令人不可思议。虽然,战后美国为了宣传的需要,夸大了"爱国者"导弹的作战效果,但上述战例却是真实可信的。从导弹起飞到预警卫星发现、到传递信息到地面站,地面站经过计算机发出指令、又传送到"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爱国者"导弹升空作战,整个复杂的信息传递运转过程自始至终时间不到1分钟。如果没有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没有先进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复杂的作战程序,是不可能想像的。五、信息战的发展建设基础要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我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目前,我军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以实现信息化为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军建设将处于整体转型、结构调整和作战能力大幅跃升的关键时期,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处于变化之中:军队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技术复杂性和密集度明显增大;作战与军队建设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加强军队建设科学设计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国家保障军队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军队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军队建设成本发生重大变化,对科学决策、提高军费使用效益的要求明显提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军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着作战能力与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是国家安全需求与军队提供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二是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事体系与我军现行组织体系的矛盾;三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对人才的要求高与部分官兵素质偏低的矛盾;四是军队现代化发展的资源需求较大与军费不足和使用不尽合理的矛盾。这些矛盾表明,我军在作战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全面、不够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迫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核心。要满足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我军必须大力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作战能力。要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作战能力为主要目标,改进对作战能力的评价方式。二是用信息化主导军队发展。目前,由于机械化建设的任务尚未完成,我军面临着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任务。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坚持用信息化主导军队发展。三是加强综合集成。综合集成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我军应着眼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资源共享,基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用系统理论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将指挥要素、火力平台、保障力量按系统整合,大力推进武器装备的技术集成、指挥控制的功能集成、作战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的编组集成、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制度集成。四是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军队发展。要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把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力量有效地转化为军队作战能力,把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与发挥有限的科技优势有机统一起来,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不仅要促进科学技术向武器装备快速转化,而且还要使科学技术进入领导决策、作战指挥、教育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五是坚持自主创新。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军应强化自主创新的观念,一方面要扬弃历史上承袭下来的苏军模式,另一方面要“为我所用”地吸收发达国家军队的经验,按照“学人而不受制于人”的思路,创新信

      息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先进性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六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重视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要克服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要大力加强战略筹划,谋长久之计,求治本之策,形成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所以在未来战争中信息战将会成为主流,为实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我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信息化作战理念,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为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奠定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2>《信息化战争论》伍仁和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3>百度百科。

    篇六: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现代战争剖析

      从冷兵器时代战争、热兵器时代战争,到现代战争所包括的机械化战争、高技术

      战争,每一步的发展与演变都体现着科技的力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等领域都对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军事信息化引起战争信息化,信息战成为信息时代崭新的作战样式.因此,现代战争主要是打信息战。但是,由战争及其他军事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种类在增多,杀伤破坏性能在提高,核生化武器在扩散,新的环境战的危险在增加.

      “现代战争”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在核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等领域都对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影响。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于战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隐型飞机、电子战武器、C3I系统等。这些军事高科技武器装备为多国部队提供了约70%的战略情报,其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竟高达90%军事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战争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战争是指像以前那样

      的真实且充满血腥味的战争,而无形的战争则是指高科技之间的竞争。侦察与监视技术和反侦察与监视技术共同构成了无形战争.

      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而产生的。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一系列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高科技武器装备问世并用于作战,使现代战争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对现代作战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装备将广泛地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上。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并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以至于高科技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信息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命脉。

      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信息战是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信息战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信息战中,计算机既是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是战争中双方攻击的重要目标。

      “信息战”概念最早是在海湾战争中提出的。1991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战,但是信息战武器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多国部队在取得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后,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瘫痪。之后的伊军就如一盘散沙,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科索沃战争中,信息战技术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后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信息技术对军事领域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引发了一场崭新的以军事信息化为核心的军事变革;另一方面,军事信息化引起战争信息化,信息战成为信息时代崭新的作战样式。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

      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

      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我们叫做军事变革.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我们说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控制.什么是精确控制,精确控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水流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能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会不会越来越小?“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过时?

      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未来新的作战空间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间。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

      信息化战争,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机会更多了。今后军队发展的方向是继续大量减少正规军,增大战争动员的潜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通过快速动员体系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变为战争实力,支持和打赢战争.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

      还有一点要注意,人民战争不是人海战争。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当然,这是一般战略意义上的划分,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这些则是在联合作战层面上的问题,联合作战层面要用联合作战的概念去解释,不要与人民战争相混淆,人民战争是指导联合作战的。

      我们要和平崛起,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军队就是要忍,韬光养晦,永不称霸、不轻易言战。尤其是年轻人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国外的一些有目的的说法和谣言蛊惑,人家说航母好,我们就跟着炒作航母;人家说你中国要称霸,我们就盲从.实际上,这全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和挑拨中国的国际关系。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史,从1949年建国之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建设史。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网络系统,把它融为一体.一体化的核心是什么?综合集成,技术融合。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就是C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

      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民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篇七: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

      ..

      .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第一节确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建设思想一、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要转到立足于遏制或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反映国防活动的规律,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具有时代的特点。能否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国防建设的方向和成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根据美争霸的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以为代表的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核心确定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期以后,同志在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要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上来。同志主持军委工作后,根据冷战结束、东欧巨变等国际局势和海湾战争的情况,提出了要立足于打赢现代战争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反侵略的局部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爆发以后,同志又明确指出未来人类的战争将主要是信息化战争。同志担任军委主席后指出:要将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转到立足于遏制或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来,并确定了我国于20世纪中叶实现军队信息化、并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国防建设发展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一)主要着眼于应付信息化战争,而不是机械化战争或其他形态的战争

      .

      资料.

      ...

      .

      ..

      .

      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形态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区别;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我国对进行信息化战争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据此,只有将国防建设的着眼点放到应付信息化战争上来,不失时机的作好信息化战争的准备,才能在敌人将侵略战争强加给我们的时候,奋起反击,抵御侵略,战胜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这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围绕信息化战争进行国防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社会,把信息资源作为首要的战略资源,完善信息化战争体系,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二)着眼于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而不是迫在眉睫的世界大战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不会发生,我全的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因此,应做好应付局部战争的准备。而且,也只有将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准备早打、大打转到准备打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上来,才可能抓住历史机遇,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国防力量。(三)既着眼于打赢战争,又着眼于遏制战争国防建设的目的是国家的安全,这既可以通过打赢反侵略战争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遏制战争的爆发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得和平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而且,只要战略得当,信息化战争的准备充分,遏制战争、争得和平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既要着眼于打赢信息化战争,又要着眼于遏制战争的爆发。

      .

      资料.

      ...

      .

      ..

      .

      二、国防教育要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国防教育是统一全民的国防建设思想、国防观念和增强公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使国防教育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可通过对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特点,把握其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新方法。从而使全国人民明确我国国防建设的方向,正确理解国防政策和战略,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息化社会的积极性,自觉地投入到信息化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之中。三、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统一全民的国防建设思想,进行深入的国防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全国人民的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战胜侵略者的信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一个缺乏打赢反侵略战争信心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华民族具有战胜一切敌人、保卫美好家园、顽强生存和积极发展的光荣传统。同样,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如果有人胆敢以信息化的局部战争侵犯我国,我国人民一定会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地奋起反抗,战胜敌人。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政治开明、社会稳定、国防巩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正确的安全政策有利于形成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我国将能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协调发展。人民军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新军事革命不断推进,已经为进行信息化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经验和战争规律都告诉我们,战争的胜负不

      .

      资料.

      ...

      .

      ..

      .

      是取决于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取决于人民,是由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及主观指导等所有战争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决定的。可以预见,我国的反侵略的正义的人民战争必定胜利。

      第二节构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战争体系一、建设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

      建设一支强大的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20世纪上半叶起美、英、法、德就开始了数字化军队的建设。海湾战争后美军实行了全面的军队转型计划,海空军的数字化水平发展迅速,陆军逐步建成数字化旅和数字化师。C4ISR系统和军用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推进。西方发达国家积极组建信息化军队,为其在近年进行的几场信息化战争提供了条件。同样,我国要实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也必须建设强大的信息化军队。

      我国军队目前还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这与信息化战争条件是不相符的。但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军队已经走过的道路发展,即先实现机械化再实现信息化,那就会总跟不上别人的步伐,始终落后。因此,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以信息化牵引机械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一同实现。信息化军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还包括信息化条件下的编制体制、作战指挥、政治工作、教育训练、后勤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二、建造完备的社会信息化基础

      .

      资料.

      ...

      .

      ..

      .

      打赢信息化战争不仅依靠军队的信息化,还需整个信息化社会的支撑。没有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也就不会发生信息化战争。美国的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其信息处理系统便是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不是线式的,它没有明显的前方和后方,而是在广大空间和多个领域进行。战争的对抗会表现为以军队为中心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所有领域里的信息对抗,信息资源的争夺具有全民性质。而军队之间的信息对抗也受制于社会信息化水平。因此,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建设包括发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建造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形成信息文化,制定信息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如超带宽的防攻击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太空为主的地下、海洋、空中的全频普通信网络,庞大的信息库,高性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和软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人才、信息法规和信息科技工业的发展。三、建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体制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必须首先着眼于信息资源的转型,使其由和平时期状态迅速有效地转为战争状态,激活信息化战争体系,促使信息力量迅速汇集。

      当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应在第一时间将民用的战略信息资源,如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库、重要信息设施纳入战争体系,由军事部门实行集中统一地指挥和使用。全国各个行业,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能源基地、科研基地中的信息网络和设施,都必须立即进入

      .

      资料.

      ...

      .

      ..

      .

      战争状态,确保信息畅通、,抵御敌人的信息攻击。美国在近几次战争动员时曾有过相关的表现,如将部分民用卫星等信息技术设施纳入军事侦察、通信体系等。为此,在和平时期就应建立相应的体制,制定有关法规,进行必要的演练。国家战略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储备应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各个重要部门的信息设施和管理都应能适应信息战的需要,平战结合,完善战略信息资源的战争动员机制。

      在武装力量动员时,应优先招回信息技术人员,检验和抢修信息技术装备,针对部队在信息战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应急训练和演习,研究敌人信息战的新动向,确保部队信息作战的能力。应迅速汇集地方的信息技术人员,扩编预备役信息技术部队和组建新的信息技术部队,为新编部队配备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具备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指挥人员。新编部队应进行必要的信息战演练。民兵组织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分队的组织和训练上,重点协助主力部队的信息技术保障和对敌开展信息袭扰战、信息游击战等。为此,武装力量要在和平时期就作好必要的准备。主力部队、预备役和民兵都要有迅速激活信息能力和扩充信息化部队的预案,建立信息技术人员数据库,确定信息力量紧急集结方案,并组织演习。

      在国民经济动员时,应确保使那些与信息力量密切相关的资源、企业、科研机构和设施迅速转入战争状态,立即开展为军事活动服务的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与信息力量密切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为此,应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时统筹考虑,兼顾和平时期建设的需要和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军民平战结合。以确保在信息化

      .

      资料.

      ...

      .

      ..

      .

      战争来临时,能得到国家经济力量的有效支撑。同时,还要制定动员预案和必要的演练,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四、发展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理论体系国防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发展进行信息化战争必需的硬力量,还必须发展软力量,即构建和发展反映信息化战争规律及战争指导规律的军事理论体系。信息化战争只能在信息化战争理论的指导下才会出现。军事理论对战争资源的整合、流动、趋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牵引战争体系中硬力量的发展方向。我军是在长期的热兵器战争和机械化战争的实践中走过来的,对信息化战争规律的研究才起步。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战争理论的研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密切跟踪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变化,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创新军事理论。应重点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作战手段和武器装备,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动员、国防法规和战略信息资源等课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驾驭信息化战争。一种新的重要的技术运用于战争,会引起军事行为和军事理论的变革,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以新的理念指导、引导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战争。美国曾有人提出过“一次性战法”的理论,即研究出一种新的作战方法只使用一次,这种提法虽有待斟酌,但其中反映出的“不停顿革新”的思路还是可以借鉴的。

      .

      资料.

      ...

    篇八: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信息化战争案例

      【教学内容】

      1.海湾战争案例

      2.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技术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更加深刻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导入】

      同学们,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人类战争在经历了徒手战争、冷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之后,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正在登上战争历史舞台,这就是信息化战争。今天我们例举两个信息化战争中注明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

      【正文】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几场信息化战争的案例。

      1.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1.1.历史背景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萨达姆政府的改向伊斯兰教方向并未能为它带来多少支持者,但沙特阿拉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沙特阿拉伯被看做与以色列站在一个战线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为了赢得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资支持可能会支持它的组织。在新建立的中亚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政府向极端组织分发上百万古兰经,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内战中沙特阿拉伯成为塔利班最大的资助者。

      在思想观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证明其合法性。科威特被描写为伊

      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阿拉伯联盟的一步。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它一些理由。萨达姆·侯赛因除使用阿拉伯民族主义外还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中东的其它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巴勒斯坦大起义正在高潮时期,而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都对西方国家有依靠性。通过这些努力,萨达姆将自己展示为一个愿意站起来反抗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家形象。

      同时,萨达姆的专政,希望通过当时国际局势的动荡占领吞并科威特。

      1.2.作战模式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1.2.1.空中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2.2.机动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1.2.3.远程火力战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1A1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1.2.4.电子战

      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1.2.5.夜战

      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1.3.战争影响

      1.3.1.对美国的影响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

      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首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局部战争。此战的轻松取胜使美国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战综合症”,增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3.

      2.对伊拉克影响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二千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在一九九一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四千美元。而一九九一年,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三百吨的贫铀炸弹,导致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点六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十倍多。

      1.3.3.对世界影响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军事革命!

      2.伊拉克战争

      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2.1.情报信息是主导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2.2.火力打击是关键

      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

      1总体火力打击概述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

      2炮兵火力发挥重要作用

      陆军炮兵火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270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伊拉克开路。在美英联军和伊军的交锋中,双方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2003年3月23日,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塞马沃同伊军展开激战,并夺取了河上的两座桥梁。但伊军用炮火阻击美军,密集的火力曾令美军一度从桥上后撤,为此,美军调集炮兵对伊军火力进行反压制,其后,美陆军才得以从桥上通过。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共和国卫队交战中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向伊军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上述

      战例说明,炮兵仍然是地面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和“摧城拔点”的中坚力量,是联合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塞马沃受到伊军炮火压制后,之所以能够迅速调集炮兵火力进行反压制并取得成功,是因为美陆军炮兵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火力猛,这些恰恰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炮兵武器装备所欠缺和应该尽快加以解决的。

      美国《武装部队杂志》2007年第10期一篇有关野战炮兵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文章总结到,野战炮兵几乎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阶段都得到了使用。在大规模作战阶段,野战炮兵为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作战部队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炮兵的战后总结报告说,该师身管火炮摧毁了敌人526辆车辆、67处设施,并击毙2754名伊军人员,而自身士兵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毁。在战争初期,身管火炮不同种类的弹药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对联军向巴格达的快速挺进起了关键性作用。在通向巴格达的道路上,第3机步师综合运用烟雾弹和装有不同定时引信的榴弹“掩护渡河行动,清除楼顶和公路立交桥上的敌人”。由于使用了各种定时引信,炮弹能在目标上空2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损坏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己方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使用)的情况下消灭重要据点里的敌军,保证了进攻部队快速安全地通过敌方地域,这种能力是其他任何火力支援方式都不具备的。

      在2004年11月为期10天的费卢杰战斗中,美军共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支援美军士兵和反美武装分子展开巷战,其中M109A6“帕拉丁”向距友军不到600米,甚至经常只有100~200米的地方发射了925发炮弹。一支参战部队的总结报告认为:”费卢杰战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当需要快速火力支援时,即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也不能取代炮兵和迫击炮的作用。尽管空中支援非常有效,但是无法像炮兵和迫击炮那样反应迅速。”

      美军最近的很多作战总结报告都认为,身管火炮对伊拉克武装分子产生了威慑,并多次挫败他们对美军和联军在大城市附近的基地和作战哨所的袭击。例如,第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的反炮兵排在2006年摧毁了袭击马哈茂迪耶前方作战基地的半数以上的迫击炮。

      另外,在阿富汗崎岖山地的作战中,第82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共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以支援美军和联军作战。其中第10山地师的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2006年3月至9月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用于支援进入深山清剿隐藏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人员的行动。在2008年5~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经常使用建制内的M777A2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打击塔利班在贾墓斯尔区及其周边搭建的由泥砖混合墙体组成的作战阵地网。

      3防空反导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火力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导弹28枚,其中包括23枚战术弹道导弹和5枚CSS-3巡航导弹。“爱国者”制导增强型导弹和PAC-3导弹对它们实施了拦截,共成功地拦截了其中颇具威胁性的9枚(成功率约为32%),制导增强型导弹拦截了7枚,PAC-3导弹两战皆捷,拦截了2枚,对保护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免遭伊导弹袭击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成功拦截的都是战术弹道导弹,5枚巡航导弹则无一被拦截。虽然还有19枚导弹没有被拦截,但基本没有造成伤亡。美军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反导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根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但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泡泡纱”反舰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而突防成功,造成几人轻伤。这说明“爱国者”在对付巡航导弹方面尚有欠缺。

      2.3.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为了提高空袭精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以免在国际上造成被动,美英联军在空袭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68%(在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中使用的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分别占8%、30%、60%。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有战斗机都能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中只有20%的战斗机具有这种能力。为了加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的高度协同一致,美军战机除对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1/3的兵力在空中待命,随时听从地面部队的召唤进行实时精确打击,美军理论界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迅速而准确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地面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战后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作战中,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刚刚列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火箭弹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5月5日,驻伊美军第82野战炮兵团第1营使用M109A6首次发射了2枚精度在10米以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两发炮弹相继直接命中并击穿位于巴格达北部地区被怀疑隐藏有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一个单个房间的房顶。

      精度在10米以内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曾于2005年8月成功摧毁了50千米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目标。其精度完全可以胜任危险距离(600米)内的火力支援任务,甚至能够在距友军部队200米内的地方安全爆炸,因而非常适合城区作战和复杂地形作

      战。从2005年7月装备驻伊美军到2007年7月,美国陆军已在作战中使用了180发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其中98%的制导火箭弹都精确地命中并摧毁了目标,只有3发火箭弹虽然精确命中了预定目标,但却发生了明显的战斗部故障。

      美国陆军公布的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有942发各种类型的制导火箭弹用于作战和试验,美国陆军用了637发(其他为英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其中,454发用于对付预先计划目标,183发用于根据火力呼唤随时支援前线接敌作战部队,多数(608发)是在城区作战和平叛行动中使用。

      2008年8月底~9月初,英国陆军的M27081多管火箭炮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次为期4天的作战任务中发射了30多发配用双模(着发,延迟)引信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用于精确压制威胁联军车队的敌方阵地。

      2.4.结语

      在以伊拉克战争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火力相辅相成,建立在情报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使火力打击精确高效,而自身就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精确高效的毁伤则使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具有了实质性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陆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多借鉴美军的实战经验,在重视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火力打击手段,尤其是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化弹药的发展力度。

      有一个懂你的人,真的就是一种幸福。你不会十全十美,他也不会十全十美,但两个都不完美的人却能撞出心灵的火花,却能达到无与伦比的默契,却能达成无法形容的融合,该是怎样的互懂?!

      最懂你的人,也许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你的身边;也许会在天涯海角;但他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守护你,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你幸福安康!

      人与人之间最美是懂得,同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理解;朋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担待;夫妻之间,只有互懂,才能融洽度日;知己之间,只有互懂,才能长久长远;人与人之间,只有互懂,才能结识、结缘!

      互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不孝和刁难;夫妻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吵和硝烟;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是非和埋怨;

      官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斗和谗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愧疚和不安。其实,懂,应该是相互的。

    篇九: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信息化战争

      人类战争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作战、热兵器作战、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进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开始走向现代战争的舞台。

      一、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我们的教材上给出如下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这一定义表明:“——————”。另一个定义:是指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进行的战争。《军语》《百科全书军事卷》,《军事大百科》08年新增。一不是泊来品。95年钱学森在国防科工委首届科技交流会发言,涉及战争形态,体能、化学能,核威慑下的战争,过渡是高技术战争,是机械+信息化混合性的战争,是核、机械化、信息化三要素。演变为信息化战争。98年九届一次会议上,江又

      1

      一次提到,徒手、冷、热、机、信战争形态。外国也有早提到这个问题,76年汤姆·罗那《武器装备与信息战争》,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从技术发展与战争关系探讨,战争形态演变。但都没有明确定义。

      二从技术角度下的。与抗日、解放等政治角度不同。首次从技术角度下定义。

      (二)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必然性我们认为:不管如何称谓、如何界定、如何争论,以信息争夺为核心、以信息力为纽带形成一体化的作战系统、以全维争夺为目的的战争形态已经不可抗拒的来到我们身边。战争是社会的产物,任何时代战争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条件这个母体。社会发展有一波,战争发展就要起一浪;社会为人类提供一种改造自然的手段,很快也就为战争提供一种战胜对手的手段。克劳塞维茨说: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而不要“急于研究微小的细节”。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人们发动战争的方式,正反映了他们的生产方式”。战争形态的历史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具体说,产生条件:1、前提条件—社会形态的转变。战争属于社会领域,与社会紧密联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生产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战争方式。奴隶社会,石头、铁器,靠体力生产,决定战争必然是冷兵器战争;工业社会,蒸汽机内燃机大规模电气化生产,必然是热兵器战争坦

      2

      克、大炮、飞机动力装置武器,化学能释放,战争形态是火力毁伤;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武器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必然是信息化战争。

      2、物质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给军事领域带来四个变化:

      首先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毁伤效果。一架F-117一枚精确致导炸弹,相当于二战B-52,4500架,9000枚炸弹;越战95架,100枚。

      其次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突防能力。飞机得益于智能导航系统和隐身技术,形状不易回波、涂料吸收反射小。俄等离子发射技术,把周围空气电离成正负电子云,吸雷达波。“战斧”可以在60米以下飞,雷达不起作用。

      再次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机动能力。新材料、新能源、夜视、信息等,提高速度。

      最后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智能、透明、定位等。利比亚空袭中一名驾驶员降落后,很快被救走。

      3、内在动力—追求战争利益最大化。历代战争的基本态度,都是要通过战争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如超出战争成本,就是赔本买卖。从农业时代战争开始,一直追求降低消耗,可是事与愿违。二战参战61国,20亿人,1.1亿军人参加,7000万伤亡,中3500,俄2300,英130,美110,法60。军费消耗13520亿美元,损失4亿亿美元。越战14年60万美军,亡5.6万,

      3

      伤30万,1000架飞机,2000多亿美元。战后黄金储备从75%下降到50%。对毁伤的追求,终于导致了核武器的出现。达到终极武器,终极战争。终于到了追求的有限,与目的产生了矛盾。谁也无法承受战争的代价了,不是赔本,是自我毁灭。由此,出现了信息战,使理念产生拐点。三个条件相辅相成,一个整体。新技术革命推动社会、战争,第三个条件是在前两个基础上起作用的。

      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战争的技术基础是自然经济的技术基础,战争理论是方阵作战和线式作战理论。工业时代的机械战争,战争的技术基础是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机器工业基础,作战理论是大规模机械化纵深作战和闪击作战理论。信息时代,战争的技术基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作战理论是精确化、网络化、一体化作战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陆续出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如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技术,以人造卫星和航天飞机为代表的航天技术,以激光技术为先导的聚能技术,以核聚变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及以新材料为基础的隐形技术等。其中,信息技术在高技术群中起主导作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要经历个人电脑时代、网络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信息化战争必然要经历作战单元数字化、战争体系网络化和战争过程智能化三个阶段。

      4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参阅课本)

      (一)作战空间超大多维作战物理空间的扩大、作战空间领域的拓展(二)作战节奏迅疾快速战争持续时间缩短、作战节奏加快(三)信息资源急剧升值信息在战斗力构成、对战争结局的影响上作用日益明显(四)作战行动精确化精确侦察、精确控制、精确打击、精确保障(五)作战要素一体化指挥一体、力量一体、空间一体、行动一体、保障一体(六)作战指挥扁平化集中式、网格式、传统指挥关系、信息战指挥关系(七)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

      三、信息化战争的典型作战样式

      (一)电子战

      电子战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在电磁全频谱上进行的电磁斗争。主要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5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电子战的发展历史——。日俄战争、诺曼底——。随着通信设备、雷达设备、导航设备、制导设备、遥控遥测设备、指挥自动化设备以及红外、激光、夜视等光电设备的普及与装备,电子战作用日益明显。)

      (二)空间战

      空间战又称天战或太空战,是指运用或针对空间军事力量实施的攻防作战行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争夺制天权的斗争,即在保护己方天基系统和保证己方在空间行动自由的同时,干扰、破坏、摧毁敌方天基系统和限制敌方在空间的行动自由的作战行动。二是运用空间军事力量达成整个战争目的的行动。交战双方运用空间军事力量为整个战争系统提供侦察、监视、导航、通信、指挥、控制等方面的支援,以及运用天基武器系统对地面、海上、空中目标实施攻击。(美国的星球大战、TMD与NMD计划;中美各自击毁在轨卫星;台军的卫星侦察预警与“天幕”计划)(战争实践:——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根据美国“大鸟”侦察卫星提供的战场情报,偷渡苏伊士运河,一举扭转战局——科索沃战争,北约有50多颗卫星的支援,5架米格29升空5分钟就被击落,C300也只有5分钟的生存时间)。作战方式:一是拦截导弹;二是攻击卫星;三是天对地攻击;四是空间作战平台攻防。

      (三)情报战

      6

      情报战从本质上讲,是对信息获取权、知情权的争夺。是信息全流程争夺中的第一环。广义情报战包括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展开的情报争夺;狭义情报战是在军事领域展开的军事情报信息斗争。(现代条件下情报获取的渠道和手段——我军与美、俄情报体制)

      (四)心理战心理战作为战争的“夺志”思想和谋略精髓,几乎同人类战争的历史一样悠长,在我国的兵学发展史上,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战思想和典籍。自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兵书战册就有6000多卷,其中,对“伐谋”、“伐交”、“形示”、“攻心”的思想多有论述(空城计——)。信息化战争中的心理战是以往战争形态中传统心理战的继承和发展,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战样式。在任何形态的战争中,心理战的最终目标都是攻击敌方领导人、部队官兵和民众的认识系统和信念系统。(五)网络战网络战是指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化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未来的网络战将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作战样式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网络战的雏形已悄然来临。1988年11月2日,是人们真正开始思考网络战即将来临的日子。当天夜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莫里斯,对美

      7

      国防部战略C4I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实施病毒攻击,共约8500台计算机染毒,其中6000台无法正常工作。首次将网络战用于实战的战争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将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供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的芯片换上了有毒芯片。在战略空袭发起前,美军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系统的C3I系统失灵,为美军顺利实施空袭创造了条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不同,不评论。特点:1、信息成为战斗力主导要素。农业战争,战斗力是物质;机械化战争是物质+能量,追求能量的释放展开;信息战争是物质+能量+信息,信息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1+1>2,整体战力,系统整体有效性,超越单个要素和要素之和的更高能力。三种能力:首先精确打击。第一枚导弹是德国的V1导弹,44年用于战争,惯性致导,射程650千米,偏差数百米;“战斧”雷达+GPS致导,1600千米,偏差5米。其次高效指挥控制。伊斩首行动,F-15、F-117夜鹰,发射40枚导弹,组织时间3小时。一般行动组织得几天,91年海湾战争72小时,C3I系统作用。最后智能化的辅助决策。不是司令部参谋,是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和功能化的电脑软件。电脑是人脑功能的外化产物,是智慧的结晶,部分有人脑的功能。人脑思维创造,电脑准确快速。人脑+电脑,可以大大提高指挥决策能力。99年科索

      8

      沃战争,西方借助作战评估系统,分析对手作战能力。认为米洛舍维奇支持者是三部分,军队、塞族和国际社会。对军队轰炸防空、指挥所等,对塞族炸炼油厂、发电厂等,对国际社会用媒体。结果有效,是美军第一次没有运用地面部队直接达成战争目的。

      2、精确作战重要作战方式。交战双方或一方依托信息武器对敌方目标精确打击的作战形式。首先精确弹药比重提高。海湾7.7%,科索沃20.8%,阿富汗64%,伊拉克90%。其次精确武器平台增多。海湾时只有导弹驱逐舰、F-117能发射,伊战时就都能发射了。最近还报道,英国迫击炮用GPS定位系统。最后精确武器系统不断完善。从单一向复合发展,越来越精确。与传统理念追求饱和性攻击不同,追求精确性。空间上要求准,时间要求快,高速,瞬间,目标选择精,最重要最关键的。

      3、不流血的强制成为新的暴力。“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暴力不一定必须流血,不再是只追求肉体的消灭,不流血的强制已经来到面前。当然,在现阶段,所谓“不流血”,只是强调趋势。战争的目的,是要敌人屈服于我们的意志。现在通过不流血的信息化战争也能达到。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黑客攻击北约为轰炸提供气象预报的网站,发言人谢伊称多次被黑。还对美军航母攻击,3小时无法工作。如果配合硬杀伤,效果就更好了。难怪托夫勒说,一盎司的硅片,不亚于一吨铀作用。

      4、外层空间、信息空间和相关空间地位急剧上升。空间是

      9

      战争的舞台。信息战争的空间不断拓展,纬度不断增加。冷兵器时代,占领有利地形;热,陆海空,强调制空权;信,五维、七维。

      三变化:首先太空成新制高点。19世纪,谁控制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20世纪,海洋;21世纪,太空。主要是太空对作战影响剧增。太空作用关键。60年8月15日,美国成功回收侦察卫星,标志人类军事活动进入太空,关注太空。但40年进展不大,没起主导作用。80年代后,随着技术发展,作用突显。联系增强,纬度增多。海湾战争,52颗卫星,承担了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反导等一系列工作。伊战2057架次,19948枚,100%命中。GPS1万部装备陆军。所有行动都是在卫星支持下完成的,否则也不会有新的作战方式出现。战后,美军太空司令部总结到,卫星融入了一切行动中。空间作战力量日渐成熟。82年美军成立空军空间司令部,83年海军,85年联合,01年太空作战部队,同月首次太空战演习。俄也成立天军。太空战武器快速发展。08年1月13日,我国用地空导弹打下“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南华早报》记者敏感地用“叮咚一响,震惊世界”为题进行了报道。标志我们有能力打下任何卫星。冷战时期美国排挤我们,太空俱乐部日韩都拉进去,我们进不去。现在我们技术也赶上来了。原来报道。美军两枚导弹,打进一个孔。去年我们二炮的精度也达到了。天基武器,俄“太空雷”。可按指令接近卫星,自爆后毁伤卫星。目前掌握反卫星技术,只有三家。武

      10

      器两类,陆基导弹和天基导弹。机理:自爆和贴上干扰。小动能火箭,可以把干扰器巾在敌方卫星上,使其失去功能。

      其次信息空间成为夺焦点。是信息流程的信息依托,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等。如果失去这些空间,就失去优势。73年叙以战争期间,以没重视制电磁权,71架战机被SA-6导弹击落。9年后,以为雪耻,加强信息手段,在贝卡谷地,用侦察机装战斗机,引诱对手雷达开机,然后形成大面积干扰区,叙通信、雷达无法工作,以派出96架预警机和战机,6分钟摧毁价值20亿美元的19具SA-6导弹发射器。四次中东战争后,信息权争夺非常激烈。电磁攻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战争阶段。一般火力、兵力突击前,先进行电磁攻击。

      最后相关空间地位突出。不是直接参与交战的空间。如飞机一万千米奔袭,通过外国空域,就很麻烦。阿65万平方公里,相关89个国家给予领空飞越权,76国赋予着陆权,23国同意接纳美军。如果不配合,空间不开放,就无法行动。我们现在也面临国外空间问题,索马里护航舰队总是漂泊在海上,没有海军基地无法靠岸。美国“利益到哪里,军事能力就要到哪里。”新课题又摆在面前。海外基地是大国地位的象征,是利益维护的桥头堡。从技术层面看,信息是主导,其他是第二层次的特点。)

      四、信息化战争的准备与应对

      (一)要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信息主导的思想和意识。

      11

      与过去的战争形态特别是机械化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形态在作战形式、作战要素、作战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消耗敌人、摧毁敌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机械化战争中,万炮轰鸣的火力倾泻为主要打击手段,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实施精确打击为首要选择,今天一架战略轰炸机实施一次精确打击,有可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架轰炸机出动100次投掷10000颗炸弹的效果;机械化战争,以物质和能量的扩张为动力。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的改进更新为动力,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谋求信息优势、争夺制信息权是作战的重心;机械化战争中,作战样式以宽正面、大纵深为主要特征,而在信息化战争中,传统的地面线式作战、梯次攻击、层层剥皮的战斗方式已不再占据主要位置,非线式、非接触式的远程作战居于主导地位,“零死亡率”成为追求的目标。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首先是观念上的影响和冲击,强烈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种不可抗拒的变化,树立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观念,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建设理念和指导方法。

      历史反复证明,即使武器装备不落后,观念落后照样挨打;反之,即使武器装备落后,如果观念先进、战法运用得当,也能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许多有识之士讲,好战法也是“杀手锏”。这就启示我们,认识只有跟上变化才能占据主动,理念只有适应

      12

      形势才能把握先机。应对信息化战争形态带来的挑战,必须确立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强化信息制胜意识,用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的观念谋求军队建设发展。

      (二)构造我军信息化战争理论要注重信息化战争基础理论,要注重紧密结合我军实际和特色来构建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要注重构建信息化战争及信息作战的法规体系。(三)加强国家整体信息基础建设国家战略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需要进行战争或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能调动的各种力量的总称。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是军委首长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在信息时代,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交通、金融、通信等主要行业信息化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在数字地球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因此,必须下大力加强我国的信息基础建设,努力提升我国的国家战略能力。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四个方面:一是努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这是一个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基础。二是加快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成熟发展是信息社会

      13

      的一个主要标志和物质基础。三是大力开发各种软件技术。目前我国软件技术的研制、开发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占优势。印度的软件出口已经在世界软件市场上占有20%的分额,2002年出口额将超过80亿美元。此外,国家信息安全的防护,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先进的软件技术来保障的。因此,应加大研制和开发软件技术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使我国在软件技术上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根本。国家进入信息时代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一大批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努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为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把加强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作为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首要举措。

      (四)大力发展空间系统和空天力量科学谋划我国空天发展战略,组建空天一体的航空航天部队,天空武器装备上重点发展反卫星和反导武器。(五)全面提高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武器是作战的手段和工具,更是作战能力构成的关键因素。机械化时代,主导性、代表性的兵器主要是坦克、飞机、大炮、舰船之类的机械化作战平台,除了指挥艺术外,谁的平台质好、

      14

      量多,谁就拥有优势,主要表现为“平台制胜”;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主导性、代表性的兵器则是信息化武器,是依托网络化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链接起来的武器装备大体系,主动权的争夺取决于双方利用信息网络构建和运行武器装备体系的水平,将主要表现为“体系制胜”。

      (六)加紧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储备

      15

    篇十: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现代战争剖析

      从冷兵器时代战争、热兵器时代战争,到现代战争所包括的机械化战争、高技术战争,每一步的发展与演变都体现着科技的力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等领域都对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军事信息化引起战争信息化,信息战成为信息时代崭新的作战样式。因此,现代战争主要是打信息战。但是,由战争及其他军事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种类在增多,杀伤破坏性能在提高,核生化武器在扩散,新的环境战的危险在增加。“现代战争”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在核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等领域都对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影响。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于战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隐型飞机、电子战武器、C3I系统等。这些军事高科技武器装备为多国部队提供了约70%的战略情报,其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竟高达90%军事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战争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战争是指像以前那样的真实且充满血腥味的战争,而无形的战争则是指高科技之间的竞争。侦察与

      监视技术和反侦察与监视技术共同构成了无形战争。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而产生的。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一系列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高科技武器装备问世并用于作战,使现代战争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对现代作战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装备将广泛地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上。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并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以至于高科技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信息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命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信息战是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信息战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信息战中,计算机既是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是战争中双方攻击的重要目标。“信息战”概念最早是在海湾战争中提出的。1991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战,但是信息战武器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多国部队在取得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后,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

      精品文档交流

      2

      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瘫痪。之后的伊军就如一盘散沙,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科索沃战争中,信息战技术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后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信息技术对军事领域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引发了一场崭新的以军事信息化为核心的军事变革;另一方面,军事信息化引起战争信息化,信息战成为信息时代崭新的作战样式。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精品文档交流

      3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

      精品文档交流

      4

      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我们叫做军事变革。

    篇十一: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P>  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将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作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察打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彰显个性的五大特征伴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滚滚浪潮,信息化战争正加速登上人类的战争舞台。与以往的战争特别是机械化战争相比,这一笼罩着信息光环的战争形态将显现出许多新的、独有的特征。主要作战兵器———信息支撑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科学技术的物化成果和主要标志,反映着一种战争形态的基本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坦克、飞机、大炮之类的机械化兵器,可以代表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因而必然成为机械化战争中的主导兵器。而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反映其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则是信息化兵器。所谓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由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的。信息化弹药主要指各类精确制导武器,而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使作战平台的控制、制导、打击等功能形成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水平的各种武器装备系统。它主要包括太空中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卫星;空战场上各类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等;海战场上的各种高技术战舰以及地面战场上各种先进的坦克、装甲战车等。从近几场带有高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特征的局部战争来看,信息化兵器已经成为战场的“主力军”,在战场上发挥着机械化兵器所不能替代的主导作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的信息化弹药在其总弹药量中虽然只占8%,但却完成了80%至90%的战略战役目标打击任务。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弹药已经占到总弹药量的80%左右,充分反映了信息化兵器的战场主导作用。战场能量释放———信息主导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这种力量的竞赛首先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的较量上,但最终表现在战场能量释放的较量上。正如人们已知的,机械化战争中,战场释放的能量主要是机械能,即机械运动产生的动能和势能。这些能量增加了机械化兵器的机动速度、杀伤能力和防护水平,使战争呈现出高度机械化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作为机械化战争的高级发展阶段,其战场能量的释放则不仅是机械能,更主要的是深刻体现人的智能活动的信息能,即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指挥控制、通信联络等软能力。这种新的战场能量支配和主导着信息化战场上的全部作战活动,具有战争制胜的巨大作用。据资料统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的大型主战兵器只有1万多件,而参战的“附属保障兵器”———计算机却达到4至5万台。参战的“附属保障兵器”超过主战兵器的4至5倍。这一方面说明多国部队的主战兵器信息化含量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信息能已经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主要作战目标———“三大系统”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在战场较量方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海空单元战场、单一军兵种、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而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识系统、通联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包括兵力、火力)、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其中,战场认识系统、战场通联系统、指挥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则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眼睛”、“耳朵”、“神经”和“大脑”,主导和支配着战场所有力量和打击行动。因而,围绕着破坏、瘫痪敌人的“三大系统”和有效地保护己方的“三大系统”而进行的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较量,将成为交战双方战场制胜的关键。只有把敌人的战场认识系统“打瞎”,把敌人的战场通联系统“打聋”,把敌人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打瘫”,才有可能破坏敌人作战体系的整体构成,夺取和把握战场主动权,创造战场歼敌的有利战机。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结果看,这种不把作战部队作为主要的打击目标,而把“三大系统”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方式,已成为发达国家军队的首要选择。主要作战形式———信息攻防作战形式是个特有的军事概念,它作为战争形态的直接属概念,是作战行动整体的或基本的表现形态。作战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和作战力量的整体发挥。比如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曾是中国革命战争的3种基

      本作战形式,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必然会产生与其它战争形态不同的、居主导地位的作战形式,而攻防或称信息战,正是这一战争形态中主要和基本的作战形式。

      信息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式,与以往作战形式相比,主要有3个方面不同:一是对抗的主要关节点不同。信息战作为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一个是决策对抗。就是作战双方都是竭尽全力地要遏制敌方决策者和指挥机关,使之难以在战场认识系统、决策系统辅助下定下正确的决心,从而使战争或战役失去正确的作战指导,因此,有人也把信息战称为决策控制战。另一个则是指挥对抗。就是作战双方通过各种信息攻击行动,使敌方已经形成的决策难以实施,不能进行实时、有效地正确指挥,难以形成战场现实战斗力。因而也有人把信息战称为指挥控制战。二是信息战的作战目标不同。它不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为主,也不是单纯的只为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而进行的技术较量,而是以破坏、摧毁对方的战场支柱———“三大系统”,即战场认识系统、通联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为主。信息战的作战行动广泛,如围绕信息源争夺的侦察与反侦察、伪装与反伪装;围绕信息通道争夺的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围绕指挥而展开争夺的欺骗与反欺骗、威慑与反威慑、决策与反决策、指挥与反指挥等作战行动,这些都是信息战作战行动。三是作战目的不同。信息战不是以争夺战场兵力兵器数量优势为目的,而是以夺取战场信息优势为目的。即争取实时有效地感知战场情况的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部队和打击兵器的能力、通畅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战场争夺焦点———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联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在能够有效地阻止敌方了解、掌握己方主要情况的同时,实时准确地掌握敌方情况,具有战场上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制信息权是信息化战场争夺的“第一制高点”,它主导和支配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

      战场的构成格局,使作战成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化战场的整体较量。在这种五维一体化战场的整体较量中,任何单一空间战场的主动权都不能完全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因此,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天、电战场的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具有制空、制地、制海、制天、制电的系统功能。而深刻体现机械化战争特点的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等战场主动权的单一争夺,将完全融入制信息权的整体争夺中。(王辉)

      《中国国防报》2004年07月2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成功验证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创新了夺取信息优势、实时全频谱控制、联合对地攻击,网络中心战、精确闪击战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作战理论。在地面作战中,创新了接触与非接触相结合,空中遮断、空中近距离支援与地面快速推进相结合的战法,赋予传统“空地一体战”理论以新的内涵,为大规模信息化作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

      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

      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

      像和情报信息。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

      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火力打击是关键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总体火力打击概述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

      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

      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

      2001年10月,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则全面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强大威力,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作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手段的系统效应,使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这3场局部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引起作战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变化

      二战以后50余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兵器、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并在局部战争这个“试验场”上不断进行实战检验,引起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中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间力量正在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空天战场正在确立自己新的主导地位。如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而科索沃战争则表现为一场纯粹的大规模空袭战。

      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

      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

      第三,指挥手段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由于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

      二、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现代高技术战争将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充分发挥卫星的制天权功能和优势,自始至终掌握着空天制信息权。战争期间,北约运用的各种卫星超过50余颗。这些卫星分别担当电子侦察、定位导航、通信支援和气象服务,为北约海空军的军事打击提供适时的精确目标数据。北约在空袭中还使用了各类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分别对南军的预警、火控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实施“致盲”、“致聋”。通过软硬兼施的电子攻击,北约始终掌握着作战地区的制信息权,使南联盟的军队处于被动挨打、无力还手的境地。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实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为实现在信息获取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的信息实时传输,美军专门在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建立了一个新型联合空战中心。联合空战中心配备了最新型的C4ISR系统,综合分析、处理、分发由美军各种战场侦察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数据,并将处理过的战场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到轰炸机、战斗机等各种作战平台。此外,信息平台还首次具备了攻击能力。美军RQ1A“捕食者”无人机既具备情报搜集功能,又具备对发现目标的攻击能力。在阿富汗战场上,“捕食者”无人机曾多次对所发现的机动目标进行即时攻击。

      三、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模式

      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技术外寻找出路。

      因而,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作战双方的选择。如科索沃战争中,战争的一方是由1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总体经济实力是南联盟的700倍,总体军事实力是对手的400倍。它动用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实施了持续78天的高强度远程空中打击,所投入的高技术武器占其装备总量的50%以上。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余万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军事实力为当今世界之最,拥有人员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截至2002年3月8日,美军共出动各型飞机2.4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200架次,共投放炸弹1.767万枚,投放巡航导弹74枚。此外,美军还投入了包括“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LU-118B热压炸弹、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联合空战中心”等新式武器装备。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

      四、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战略空间在扩大。在3场战争中,美军的打击目标都集中于特定范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预定目标的打击,美军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全般覆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而是精选部分要害部位实施精确

      打击,交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基本实现了“非接触作战”。与此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相关空间又在不断扩大。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A隐形战略轰炸机每次都是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起飞,战略机动两万多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同样在阿富汗战争中,B-2隐形远程重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进行远程奔袭,空袭后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约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中途不着陆飞行长达44个小时。此外,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战场乃至外层空间。

      五、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较量,战争胜负取决于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取得“1+1>2”的系统效应。海湾战

      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动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将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作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察打一体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有关情报可经过联合空战中心实时地传送给在阿富汗战场上空的A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飞行员,AC-130可立即对目标进行攻击。

      六、战争消耗越来越大,战争更加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

      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消耗成几何级数大幅度增加,达到了惊人

      的地步。单从物资消耗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了尽早达成战争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飞机,出动3.8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1500多枚,投掷各种弹药1.3万余吨,战争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而南联盟在北约的空袭下,许多军事设施被摧毁,武器装备被损坏,军用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储备地被袭击,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被破坏,交通线被中断,大量民用设施和厂矿企业遭到狂轰滥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数千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在阿每月作战费用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是无法承受的

    篇十二: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

    P>  附件一: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员姓名

      所学专业

      指导教师

      系、教研室

      论文题目(中文)

      现代信息战战例

      论文题目(英文)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自20世纪中期至今,信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信

      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

      影响,而且开拓了军事信息高技术领域,促使军事技术日益走

      向信息技术化,在军事领域里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战

      争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较量,谁拥有更高精尖的

      军事信息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

      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的

      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战争成为作

      战体系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其中任何一

      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

      场、战战场还是空战场都必需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

      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海陆空战场上

      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一体

      化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

      势,也许发展得并不均衡,有的发展得快些,有的发展得慢些,

      —1—

      有的能够完全实现,有的未必如人所愿,但它们迟早会改变当今研究和面对的初级阶段信息化战争。当新的浪潮袭来时,当新的转型发生时,要想认识和驾驭战争剧变这匹“烈马”,解放思想“换脑筋”是第一位的。

      —2—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人们进入信息和网络的时代的同时,现代战争形态也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战争时代,世界强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信息化军事变革。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触角伸向军事战争的领域,当今战争舞台已经发生并正继续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本文就军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军事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的现代战争进行初步探讨。

      —3—

      三、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预期目标计划进度

      2015年2月24日——4月6日准备毕业论文初稿资料,阅读并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以及撰写毕业论文初稿;2015年4月7日——5月18日与指导老师交流及修改毕业论文初稿至最后定稿;2015年5月19日——5月23日基本完成毕业论文,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预期目标

      现代战争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现代化军事必须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武装,现代战争靠的是军事信息化、智能化。军事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越来越深刻。信息作战,以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体系赖以正常运行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主要攻击目标,在有形战场上甚至可以创造“零伤亡”的神话,而这种无形的战争带来的作战效益远远超过了任何传统的作战方式。信息化战争开始成为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学会并且掌握信息化这只利剑,保卫边疆、保卫国防。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4—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

      开题审核小组意见:

      签名:年月日

      学院、系意见:

      组长(签名):年月日

      系领导(签名):年月日

      注:开题报告一式四份,一份随同学员毕业论文(设计)归档,学员所在学院、系,专

      —5—

      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各留存一份。

      附件二: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封面

      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

      能太笼统;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专业:以学院下发的专业名称为准。

      导师: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

      二、中文摘要

      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600~800字左右(限一页)。内

      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

      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

      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三、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五、主要符号表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

      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

      表。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

      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6—

      六、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页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七、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学位论文是专门供专家审阅以及供同行参考的学术著作,不必叙述专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性内容。八、结论(最后一章)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创新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九、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写法应遵循国家标准规定,不能混用,不可杜撰,统一放在论文结论后。十、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个人,致谢词以不超过200字为宜。

      —7—

      十一、附录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方便他人阅读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

      —8—